粤、苏两省上市公司比较(单位:亿元)
上市公司数量 营业总收入总和 平均营业收入 净利润总和 平均利润 2012年GDP总量
广东 368家 21282.19 57.83 1996.36 5.42 57000
江苏 235家 7753.74 32.99 441.09 1.87 54000
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落下帷幕。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和江苏两兄弟同样也是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两个省份。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两省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同时,上市公司数据透明,是研究经济状况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
为此,我们选取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切入点,来探讨广东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发展的异同,为广东经济把脉。第一篇的视角将从主营收入和净利润这两个宏观指标进行分析衡量。
上市公司总量广东领先
根据同花顺官方提供本报的数据显示(见表1),2012年广东上市公司(含深圳)有358家,营业总收入达到21282.1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57.83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为1996.36亿元,平均利润为5.42亿元。
江苏有上市公司235家,较广东少了三分之一。江苏235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53.74亿元,仅为广东的36.4%;平均营业收入为32.99亿,为广东的57.1%;净利润为441.09亿元,仅为广东的22.1%;江苏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为1.87亿,为广东的34.5%。
对比两省上市公司去年的经营数据,不难发现,广东在总量方面大大超过江苏,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广东上市公司的营收能力和利润水平也明显强于江苏。
但中山大学林江教授认为,两省上市公司的总量对比并不能直接体现两省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劣。通过分析前20大公司的行业属性,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金融业“独大”存隐忧
数据显示,在广东省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前20名中,金融服务、房地产、家用电器、信息设备四强鼎立,其中金融服务占到32%,房地产、家用电器均为18%;信息设备占到12%,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见图1)。
对比江苏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前20名的行业分布情况,占总额10%以上仅有商业贸易和黑色金属。从整体来看,商业贸易一头独大,占到了总额的39%;其他各行业较为均衡,建筑建材、机械设备、房地产、化工、医药生物分别占到9%、8%、7%、6%、5%(见图2)。
通过广东2012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前20名的行业分布图,记者发现,金融服务一头独大,占到总额的3/5,房地产占到总额的24%。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3%、1%(见图3)。
对比广东,江苏上市公司净利润前20名的行业分布显得较为均衡,食品饮料占20%,金融服务占18%,房地产、机械设备均占11%,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分别为9%、8%(见图4)。
无论是从现代经济发展还是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金融都起着支持和反哺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的高额利润,往往更依赖于政策红利,并不能代表金融服务行业日后的发展态势。
保持“一哥”地位
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观察
分析苏粤两省上市公司“龙虎榜”,不难发现,为广东省GDP发展“助力”的企业里主要以银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居多,并且在经济发展形式上较为单一,其中净利润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万科地产位居前三甲;反观江苏省则形成了洋河股份、南京银行和苏宁云商为前三,徐工机械、京沪高速、华泰证券、恒瑞医药和金螳螂等共同维护前十的“百花齐放”景象。由此可见,广东在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仍任重道远。
中山大学林江教授认为,对比以上两组广东、江苏两省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恰恰体现出江苏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江苏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后劲足。2012年广东上市公司中,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利润占比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去广东在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的不足,或其投入的效果暂时还尚不明显。
记者还发现,江苏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前20名中,商业贸易行业占到20位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39%,而在利润分布图中只占到9%。这也正体现了商业贸易利润率不高的特性,但商业贸易的发达却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地区产业链的发展。
林江教授建议,未来广东应借鉴江苏经验,注重发展政企和银企的关系,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此外,广东未来还应利用好自身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广证恒生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官袁季表示,仅仅依靠两省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对比,并不能准确反映目前两省经济的发展态势。根据以往经济发展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把握住一个主流发展行业和产业,就会在某个阶段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袁季认为,与江苏相比较而言,广东在产业与资本结合方面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利润较高的金融服务行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袁季认为,一方面对于以银行业为主的发展态势较好的金融业,广东要立足未来,积极谋求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改变以往简单依赖利差获取高额利润的状况;另一方面,广东必须认识到非银行性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加大对直接融资金融服务工具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