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安农行理财品销售被指违规 仅签一纸委托书

2013年06月14日 00:00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静 实习记者 王健发自西安

  “农业银行西安西关分理处(以下简称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销售的理财产品,仅与客户签署一张认购/申购委托书后,便将资金从客户个人账户上划走。”近日,西安熊敏(化名)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诉称。

  然而,按照现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应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理财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等。

  对熊敏投诉的内容,农行西安分行西稍门支行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该理财产品销售文件齐全,但已经归档,若需查看,要先提供采访提纲。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农行方面亦未能提供相应的销售文件。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赵恩西律师表示,依据熊敏所言,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这种行为属于欺诈,双方签订的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中,也并未对承担风险的责任进行明确约定。

  客户:仅与农行签署委托书

  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与客户因此衍生的纠纷亦层出不穷。在这些纠纷中,较为常见的是银行销售人员向客户违规承诺收益所致。

  熊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在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但银行只和她签署认购/申购委托书后,就将资金从其个人账户上划走。

  熊敏提供的《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显示,其购买的名为“金钥匙天工”2013年第1期实物黄金投资理财产品,委托日期为2013年2月1日,起息日为2013年2月6日,到期日为2013年5月7日。该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显示,产品风险类型为中高风险,客户风险类型为进取型。

  除上述委托书外,熊敏称自己并未与银行签订风险揭示书、产品协议等文件,银行方面也未提供产品说明书。而对于“中高风险”涵义为何,熊敏亦表示并不清楚。

  按照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理财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经客户签字确认的销售文件,商业银行和客户双方均应留存。

  事实上,除熊敏外,郑斌(化名)亦在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购买了同一款理财产品。据郑斌介绍,与熊敏一样,其也只签订了一份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认购金额和熊敏一样,为12万元。

  律师:银行可能涉嫌欺诈

  值得一提的是,熊敏及郑斌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当初购买这款理财产品时,并不清楚应当签哪些文件,而是听销售人员说这款产品肯定保本之后,便决定购买。熊敏称,“我经常在他们那里办业务,也比较信任他们。”

  而在熊敏、郑斌各自与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签订的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中,明确载有“甲方声明已清楚知悉并接受所认购/申购产品对应说明书的内容,本委托项下产品的认购/申购及其他交易行为均适用对应《产品说明书》和甲方所签署 《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协议》的约定。”

  对此,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律师赵恩西表示,如果熊敏的描述属实,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此举便属于欺诈行为。虽然双方签订了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但其中并未对风险承担问题进行约定。与客户相比,农行方面在此事中的过失更大。同时,赵恩西建议熊敏、郑斌可向银监局及人民银行投诉。

  而对于上述客户描述情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先后两次前往农行西安西关分理处核实,但农行方面均未出示前述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亦未出示相应销售文件。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该分理处上级部门西稍门支行,该行相关人士回应称,熊敏所购理财产品销售文件齐全,且已归档。记者应该行相关人士的要求,向其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农行方面并未提供相应销售文件。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