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将全力推动企业上市,为本土药企在资本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近日,亳州市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年底争取有一家能报到证监会。围绕协调解决上市培育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上市培育服务体系,亳州市正在下功夫。
17年前,亳州的古井贡酒上市,虽经历跌宕起伏,但借助资本市场和自身因素,至今已成长为国内白酒界巨头。同为亳州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的“药”,却是规模大、核心小,企业新、意识老,幡然醒悟时,已错过一次次上市良机。
记者在亳州市药发局采访时了解到,亳州的药业企业,几乎是个人白手起家,近10年间,才逐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2年,全市68家规模以上药企实现总产值132.8亿元,这已是历史性的突破,“但与资产动则几十亿、上百亿的国内药企巨头相比,亳州药企凸显规模偏小,亟需壮大。 ”亳州市药发局负责人说,这就像是拳击比赛,都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还谈什么竞争。
“既盼望上市,但对股市又有畏惧心理,这是相当一部分药企老板的心态。 ”安徽省中药材商会的一名理事告诉记者,一旦上市,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公开透明,这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存在不规范操作的企业所不愿面对的。另一方面,“上市就要把资产分给别人的”错误认识,使得一些药企老板担心利益被分割。当地一家知名药企负责人说,小富即安的心态,使本该大有作为的药企偏安一隅,“厂房、机器都是最新的,落后的是发展思路和胆魄。 ”
面对现状,亳州市加强政府引导,相继推出《关于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政策层面致力于推动企业上市。今年拟定出一批科研能力强、市场前景良好的药企,重点帮扶上市。目前,广印堂公司引进安徽和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股权投资3300万元,总计引进战略投资1.2亿元;沪谯药业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房产、土地等经营性资产过户,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源和堂股份公司与北京银河投资公司、广州越秀投资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成功引进首批股权投资资金6600万元。广州海汇、上海富厚创投、英国火花创投等投资机构以及国元证券、平安证券等券商来亳考察,与亳州药企的沟通渠道已经畅通。
科技创新自强增实力
在亳州市近300家药企中,有一批新锐企业,虽起步晚,但起点高、设备新、人员少。他们提出:用科技创新增强实力,用实力赢得市场“话语权”。
疏风解毒胶囊,这个在国内中药界耳熟能详,多次被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列入抗流感目录的中成药,产自亳州本土药企——济人药业。 “中药产业要发展,必须紧跟市场,用科技创新保持领先。 ”济人药业总经理曹勇说。12年前,济人药业与当地众多药企一样,从事着简单的饮片初加工;9年前,济人药业新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当时亳州通过GMP认证的药企,寥寥可数;7年前,自感从事常规药物生产没有出路的济人药业,用400万元购买了知识产权,并与中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校合作研发,开发出了拳头产品“疏风解毒胶囊”。
如今,济人药业已有61个品种获得生产批件,并且拥有3个新药证书和8个发明专利,成为年销售额达7亿元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 “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曹勇说,公司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总额的5%投入新药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亳州另一家“老字号”药企,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则以每年35%的速度飞速增长。 “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 ”该企业负责人说,2001年的华佗国药年产值只有200多万元,没有独家品牌,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都难以保证,何谈竞争。2005年,公司投巨资建设中药研发中心,如今,企业不仅拥有救心丸、阿胶养血颗粒等独家产品。而且,具有年加工中药材56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有六大类型,6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5.6亿元,产品大部分出口亚、欧、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批科技型企业虽然占总数比例不高,但示范作用明显,经过他们一‘搅和’,亳州药业企业都不再平静。 ”省中药材商会负责人说。
面对中小企业众多的药企格局,亳州扬长避短,布局企业规划,推动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抱团闯市场,打造“亳药”品牌。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示范基地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引导提升科技含量,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关联企业聚集。目前已形成一批科技进步、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配套齐的中药产业园区。围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亳州规划搭建中药产业技术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建设完善亳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院士工作站”和组建亳州中药研究院。以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由济人药业牵头,引进天津药物研究所高端人才,攻克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借力发展药界发强音
北京同仁堂、康美药业、修正药业、和记黄埔、白云山制药、江中制药、天津医药……近年来,对于进军亳州市场,国内众多知名药企不谋而合。
“作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和交易地区,亳州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 ”亳州市经委一位负责人说,中药巨鳄的纷至沓来,一是给亳州聚集人气,二是给本土药企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2003年起,亳州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建设同仁堂在北京之外的唯一分公司。当年正月十六,同仁堂宣布亳州“大药行”开市,从此,亳州药市中断百年的“同仁堂不到不开市”的惯例又得延续。
今年4月,亳州与康美药业合作,通过了“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的专家评审,经过最后的修正后,该指数即将正式发布。
早在2011年上半年,亳州市就有编制中药材价格指数的意向。很快,接手管理中药材市场的康美药业,即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合作,从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四个分销区域的商户中选择180家代表商户,从众多中药材交易产品中选取810个规格品,并采用平均数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编制亳州中药材市场价格总指数体系。
该指数发布的直接意义在于,将及时、准确反映中药材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将中药材产品的价格信息透明化,进一步规范商户的市场交易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药材市场的炒作行为,规范了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不久前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金银花、板蓝根等少数中药材价格产生较大波动,很快在指数体系反映,主管部门的及时介入,没有发生屯药惜售行为。
业界认为,“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将不仅引导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将对全国的中药材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康美中药网的一位部门主管说,指数体系将为中药材市场企业管理者、中药材经营商家分析中药材价格走势提供依据。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亳州中药材市场影响力、行业竞争力和辐射力,以及亳州中药材价格的话语权。(武长鹏)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