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你参加了什么社会实践?”伴着大学生之间的这句问候语,暑假已悄然过去了大半时间。
正所谓“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参加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暑期的最佳选择,成为学子们的“青春能量加油站”。
记者8月8日采访中了解到,日益常态化的暑期社会实践呈现新的特点。
暑期实践花样多
暑期还没开始,多数学生都开始忙着社会实践的选题。
“同学们的选题多种多样,有的注重调研,有的立足公益,重要选题还有老师指导、博士硕士参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杨鹏鹏说。
今年暑期郑州大学近5万余名师生通过立项课题、集中组队、分散组织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在全省各地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医疗服务、支教扶贫、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河南农业大学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计入学分,实现了全员参与。他们既组建校级重点团队、院系实践小分队,也有返乡学生的分散活动。
河南中医学院也强调全员参与,特别是鼓励大学生暑假期间到基层、乡镇卫生院进行锻炼,仅今年到乡镇卫生院进行社会实践的就不少于3000人。
暑期实践帮村里建了图书馆
这些年来,出现了为暑期社会实践而实践的现象,随便找个地方待上几天,走马观花看看问问,用各种材料堆出一篇调查报告的情况并不少。
“那样没啥效果,还给基层增加负担,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转型”,郑州大学团委书记厉励说,社会实践要求“基地化建设”,结合对方的需要,带着课题下去,连续几年跟踪,研究出点成果,这样学生、学校、实践基地都受益。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筑梦基金”志愿者实践分队坚持暑期送爱心已有四年;机械工程学院志愿者扎在后苏村支教一扎就是7年,今年这帮志愿者除了教孩子,还教村里的妇女们跳上了“广场舞”;在小白鸽义工队两个暑期的帮助下,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萨呼腾镇的孩子们拥有了崭新的图书室。
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服务队连续九年关注怀梆的现状与传承问题。今年,他们进驻新乡县大泉村,建立艺人档案15份,为艺人撰写小传4篇,整理出《三哭殿》、《王莽篡位》等6部剧本。
实践啥动态微博上晒晒
“在暑期实践的过程中,‘蓝精灵’们在和寄养家长、儿童的共同交流中成长了许多,也给寄养儿童带去了快乐和知识。”8月1日,郑州大学启明社会工作协会发出了“蓝精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条微博。
在之前一个月的时间里,18名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一头扎在郑州市须水镇三十里铺村,开展了对寄养家庭的干预研究。这里是郑州儿童福利院设立的寄养村,50余名孤残儿童寄养在40多户家庭生活。大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围绕被寄养孩子如何融入家庭、寄养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用微博实时记录下实践进程。
通过微博、QQ等形式发布实践活动的进展,不仅可以与朋友们分享有趣的经历,还可以让网友和校方随时了解到实践的最新动态,将暑期社会实践透明化。
从7月9日到16日,河南师范大学跑马岭旅游资源调研服务队发布了28条微博,将服务队围绕跑马岭景区的三大核心特色:空中草原、山洞宾馆和感恩文化等调研的全部内容以及心得体会全部记录下来。
“你有时间去看看实践队的微博吧,那里记录着他们调研的每一步和切身感受,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写实践报告的时候根本不用胡编乱抄。”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曹恒涛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