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对江西小夫妻来说,一辆全包价格11万元的白色标致307小轿车,是他们在深圳奋斗8年的唯一见证。
8月30日,深圳大雨,就是开着这辆车,女主人童许仙溺亡在一个涵洞里。
那天清晨,31岁的童许仙从她位于深圳大磡的家中启程了。早上6点,她要准时赶到火车站和老公儿子相聚。为了这个小别后的相聚,前一天,她就在同事QQ空间里提醒自己,“早上3点起床,千万不能睡过头了!”
凌晨2时许,深圳开始下大雨,雷电交加。穿过硕大的城市高架桥,童许仙来到了平日去往留仙大道的一条必经之路。这里是长岭陂水库大坝上面,原二线关管理路涵洞附近的一段30度左右的斜坡路。
此时,童许仙的老公黄森田带着9岁的儿子,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正坐在江西开往深圳的火车上,此时车已行至东莞。
从上火车后,一路照顾着儿子,直到车行至东莞前,他一直没给妻子打电话,妻子也没有给他打过电话。没有什么事,两个人几乎不在电话里闲聊,这几乎是多年简单的生活给他们的共同约定。
夫妻俩是一个公司的,在深圳通电话可以打公司短号,到外地就进入漫游状态。在火车上的黄森田,车到东莞竟“意外”接到了老婆的来电。东莞虽然也在下雨,但是不像深圳那样电闪雷鸣,黄森田还在半梦半醒中。
此时,4时40分。“老公,车子进水了!怎么办!?”
“水到哪里了?”
“到膝盖了!”
“赶快把车门打开,或者把车窗砸碎出来。”
“我都试过了,车子打不开,也砸不碎!我已经报警了,但到现在还没来!我不跟你说了!”
黄森田开始陷入莫大的恐慌中。他给几个同学打电话,但同学都住得很远,一下子赶不过去。最后他又打给一个住在附近的同事,请他沿着原边防线一路寻找。站在车厢吸烟处,抽出口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忍着不给老婆打电话。
4时54分。黄森田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给老婆。
“出来没有?”
“还没有。”
“水到哪里了?”
“快到脖子了,别急,正在想办法。”
电话被挂断。
黄森田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他,跑到列车乘务员办公室,问有没有办法。
6时06分。再打电话。电话不通。既不是电话关机的声音,也不是正在通话,就是没有一点声音,一片死寂。
童许仙出事了!
即使是在4天后的9月2日,记者在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一处原二线关管理路涵洞看到,两部抽水机还在涵洞中低洼地集聚的水面工作,路两旁半人高的草丛上,还有1米高的清晰水渍混和着黄色的泥沙、垃圾。这一切清楚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被两米多高的黄泥水淹没过。
当天的大雨,即使是市政设施较好的深圳市中心区域,也颇显严重。有的小区,2.5米高的车库,几乎被雨水灌满,停车场出入口大半被淹没。早上7点,水已经漫过身高1.7米路人的腰际。
据统计,全市当天发生水浸180处,路面塌陷、山体滑坡、围墙倒塌等地质灾害7起,河堤坍塌5宗,受淹车辆约500台。
“以往,我们从这条路过去,直接就能走到留仙大道”,9月2日,黄森田指着现场向记者讲解。
这是一段30度左右的斜坡路。上面是福龙路高架桥,下面的斜坡尽头就是一个高度2.2米的涵洞。斜坡一侧堆着半人高的垃圾,另一侧,则是用铁丝网栏围起来的沟渠。渠中常年流水,附近就是长岭陂水库。
由于上面就是高架桥,一根硕大的高架桥水泥支撑柱就立在这条斜坡路的路中段,而这条斜坡路又恰好是一条弧形路,如果车辆从一端驶向留仙大道,正好将一个禁止进涵洞的告示牌死死地遮住。
事实上,有媒体在2011年9月曾报道,出事地点积水达到1米多深,受困司机只能爬上车顶求救。
此次,深圳暴雨溺亡事故发生在关内,而引发事故的这段“斜坡路+限高涵洞+路边水库水渠”的市政规则,也曾被民间多次质疑。
有网友不解地问,明明是事故发生地段,没有进行基本的管理和疏导,如果不是这次事故暴露出这段路的问题,是不是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希望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好好反思这起“标志性事件”。
根据9月2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消防大队指导员翁警官面对众多媒体的描述,记者试图以此还原事故现场。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