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的票价方案出台还要经过几道门?
9月2日晚,郑州地铁听证会入选的消费者代表第二次碰面,对近几天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进行交流,为听证会的召开做最后的准备。
根据两套听证方案,郑州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票价最高为5元和6元。对此,8名消费者代表均表示不同意这两个方案,希望相关部门在听证会召开之前能组织一次会议,对代表的疑问进行解答。
【态度】
消费者代表均不同意目前方案
本周五,备受关注的郑州地铁票价听证会就要召开。9月2日晚,8名消费者代表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集中交流近期搜集的民意和相关调查信息。
通过近期走访社区、广场问卷和网络调查,结合市民意见,8人均表态,不同意听证方案,理由也很一致——票价太贵,与郑州市民的收入水平不符。
【原因】
方案是局部的,听证是全线的
“根据听证方案公布的最高地铁票价,分别为5元和6元,可能有人觉得不是很高,可需要提醒的是,这仅仅是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价格,并非全段。”消费者代表卢法舜认为,拿到听证方案后,很容易被“假象”蒙蔽,方案中很多数据是针对1号线一期工程制定的,而此次听证会最终确定的却是整个地铁线路的价格。
他认为,如不设“封顶价”,地铁1号线如果加上二期工程以及2号、3号线的距离,郑州市的地铁最高票价将达到数十元。
票价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太大
“最近,我把郑州和全国其他13个有地铁的城市票价列表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郑州地铁排名第三。”消费者代表常春说,他的计算方法是,把14个城市的地铁票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汇总后对比。
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听证方案二计算,市民乘坐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最多要掏6元,每天一来回,需要12元,“用12元乘以每个月平均上班22.5天,再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得出乘坐地铁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他的计算结果是,广州排第一,其次是重庆,郑州第三。尽管市民不可能每天从头坐到尾,但至少说明票价与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相符。
成本测算业内人士都看不懂
根据郑州市价格成本监测所出具的成本测算,郑州地铁1号线总投资150.842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76亿元。年运行成本2.88亿元,运行人次成本2.45元/人次,年完全成本9.65亿元,完全人次成本8.19元/人次。
“这个8.19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专门找过商业协会的业内人士进行计算,可根据目前提供的数据,无法测算出这个结果。”消费者代表蒋英艳提出,根据物价部门提供的“账本”,没有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业内人士都看不懂,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了。
“政府部门不能只盯着票价,应该从大局来看,如果更多人乘坐地铁,郑州将变得畅通。畅通会为郑州经济发展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这些才是我们要关心的。”卢法舜认为,每年郑州市为堵车付出数亿元的代价,如果堵车得到缓解,无形中就拉动了经济发展。
【质疑】
怎么能没有预备会?
“定票价不能儿戏,从公开方案到召开听证会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代表们还有很多疑问,我们一直提出开预备会,希望相关部门对我们的疑问面对面答复,可至今没有任何回应。”消费者代表李祥说,之前的公交、供热听证会都提前召开过预备会,地铁听证会不应该没有。
8分钟发言为何缩短为5分钟?
此次入选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中,不乏熟悉的面孔。卢法舜、李祥等人都参加过多次听证会,对于听证程序很熟悉,也有更多疑问。
“前几次听证会都是发言8分钟,为什么至关重要的地铁听证会就缩短成了5分钟?”李祥说,听证会最重要的在“证”上,需要提供更多理论为最终价格提供支持,如果掐着时间算,发言不充分,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听证会的旁听人员乔涛涛也表示,此次听证会的代表中,有一部分是退休人员,他们语速本身就慢,怕在规定的时间内讲不完想说的话。他建议,适当放宽时间。
【建议】
2元12站、4元封顶如何?
“既然2元通票制在郑州不现实,那么2元能满足多少市民的出行需求?我做过一组调查,对‘上班族’来说,67%的市民认为12站为起步标准最为合适。”常春说,很多市民每天穿梭在郑州西郊与东区,上班需要经过12个左右的站点。
他建议,既然按公里计费不适合郑州,那就按站收费,12站起步,之后每9站加1元,4元封顶,“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两三元就可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也在大多数市民可接受的范围内”。
“地铁运行不一定要赔本,据我所知,香港、南京的地铁都盈利了,这就要看政府部门如何提高效率管理和操作了。”常春说,比如香港地铁,发车密集客流量大,庞大的地铁网络将地面上建筑连为一体,与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公共交通优惠政策统一,你看怎样?
在地铁听证方案公布后,有老年读者向本报反映,郑州市公交的免票标准是60岁,可地铁公布的标准是65岁;公交卡充值可以打8折,地铁只能打9.5折……
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明显公交车的优惠幅度更大。”李祥说,两边都属于公共交通,政策上应该统一,建议将公交车的优惠措施“搬”到地铁上。
据悉,郑州公交、地铁将实行“一卡通”,并在公共交通中进行推广。可是,“两边优惠措施不对称,刷卡时该咋计费?”一名消费者代表说,建议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