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记者王新伟)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站位全局,放眼未来,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七方面为贵州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
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贵州面临着特殊的困难,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发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给予贵州特殊政策支持,包括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这些都是十分明确而且含金量高,很“给力”的政策。
在财税政策方面,国发2号文件突出加大对贵州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出“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
中央财政在计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数额时,有一套指标体系,对各地方差异因素通过不同的系数给予适当考虑。文件提出要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意在考虑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大,各方面支出成本高,以及历史欠账多等因素,在研究完善转移支付计算方法时,增加必要的因子,提高系数,从而提高对贵州的转移支付的总量。还要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这就将进一步增加对贵州的转移支付,从而为促进贵州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文件还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水电税收等政策,也是根据贵州资源富集特点,通过税收手段,增加地方收入,使当地更多地分享资源开发成果。
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发2号文件突出对贵州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提出“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贵州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当前我国对资源加工型行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而贵州相关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若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很多产业项目将很难通过审核。适当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对贵州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承接国内外相关产业转移,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发2号文件提出“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相关指标单列管理”。杜鹰表示,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92.5%,按照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贵州加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受到土地资源极大的约束。文件根据贵州实际情况,在利用未利用低丘缓坡上进行试点,也就是“向山要地”,而且计划指标实行单列。这条政策为贵州破解发展硬约束,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对口支援政策方面,国发2号文件提出“鼓励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地区,确定‘一对一’结对关系和主要任务,制定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杜鹰说,按照总理的明确要求,正在抓紧推进这项工作。他表示,以前对口扶贫是东部一个城市对口贵州的两个市州,现在调整为“一对一”。文件不仅明确了对口支援任务,还要求创新对口支援方式,包括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利益共享。这样不仅对贵州发展有利,也为支援方转移产业、技术和资本提供了空间。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