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房价连降9个月后首度上涨 北上广领军齐涨

2012年07月03日 12: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继5月开始的楼市回暖,6月全国楼市持续向上繁生暖意。据中国指数研究院7月2日发布报告称,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同比下滑1.9%,降幅较上月扩大0.3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住宅成交量纷纷上涨,创下各地楼市成交量新高。

 

    百城房价连降9个月后首度上涨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7月2日发布报告称,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同比下滑1.9%,降幅较上月扩大0.37个百分点。但6月均价环比5月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其中45个城市环比上涨,55个城市环比下跌。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均价为15429元/平方米,环比涨0.75%。

 

    同时记者也从中原地产也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州十区一手住宅网签面积和2011年下半年相比增长了15.17%,其中六区增长43.56%。其中,低价位成熟大盘引领成交,如累计网签面积106.18万平方米,超过中心六区的总和。详细

 

    北京:降价换量是主因

 

    据新京报报道,今年1月和2月,北京住宅交易陷入谷底,1月全部住宅成交量仅7000余套,2月也刚过1万套大关。不过在5月的回暖中,北京的住宅成交迅速突破2万套,本月更是超越25000套。在5月和6月的火热表现后,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成交总量再次回到10万套以上,在1、2月出现谷底的情况下,上半年成交总量未明显下降。

 

    据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11983套,这一成交量创造今年年内的新高点。环比5月上涨了14.1%,同比去年同期更是上涨38.5%。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5月和6月北京住房成交量的回升,主要源自开发商的降价换量。

 

    6月北京二手房 成交量同比涨七成

 

    1至6月,上半年二手住宅累计成交为55816套。北京新建住宅签约为48380套,同比上涨了10.7%。来自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6月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001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原地产、链家地产等机构分析认为,下半年商品住宅成交情况,预计三季度会维持高位,“金九银十”会保持传统销售旺季的热度,10月份之后,市场转入淡季,需求释放减弱,成交量有可能出现平稳回落。

   

    据北京市住建委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新建住宅(包含保障房)成交11983套,这一成交量创下2012年内的新高,环比5月上涨14.2%,比去年同期上涨39.1%。而6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3619套,成交量创最近17个月来的新高,环比5月份上涨了7.5%,同比去年同期则上涨了71%。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签约再破10万套,新房二手房合计达104196套。详细

 

    6月北京住宅成交量同比涨5成

 

    6月份网签总量25602套高端项目带动成交价格微涨。北京住建委网站最新网签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住宅(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25602套,环比5月份上涨10.5%,比去年6月份同期大幅上涨50.6%。

 

    统计显示,6月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包含保障房)网签总量为11983套,环比5月上涨14.1%,同比去年6月大幅上涨32.5%。这也是继5月份后今年第二个签约超过万套的月份,成交量再创今年单月新高。详细

 

    绿地、龙湖等楼盘均现涨价

 

    专家称不必恐慌性抢购

 

     近日,随着楼市的持续转暖,开发商加快了销售的进度,个别楼盘开始提价还取消了折扣优惠。据了解,涨价的有绿地集团位于大兴的绿地启航国际项目,单价每平米涨幅500元,并称每周持续提价。 除绿地几个项目涨价外,龙湖长楹天街[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项目售楼员也曾在近日电话中提到项目要涨价。同时,龙湖地产位于大兴的时代天街均价也达到13800元/平米,而前几个月还是11800元/平米的均价。据房产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首度出现“量价齐涨”的情况,专家称楼盘涨价只是个别现象,也建议购房者不必因此而恐慌性抢购。详细

 

    上海:中高端房源扎堆成交

 

    6月上海楼市成交量创17月新高

 

    上海房价结构性上涨的势头,已有体现。黄志坚介绍,分价位段看,6月上海成交的商品住宅中,单价在2万元以下的房源,成交量为51.9万平方米,环比仅增加9.16%;而单价在2万-4万元的,成交量达40.20万平方米,环比大涨53.00%;单价在4万元以上的,虽然只成交了9.97万平方米,但环比增幅也有46.40%,同比更是大幅增加110.66%。据佑威统计,6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为90.59万平方米,较5月8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提高不少。详细

 

    报价“低开”仍是当下的主旋律

 

    王士章介绍,该公司旗下的高端楼盘——位于新江湾城板块的银亿领墅,6月中旬就以4万余元的单价开盘,也属“低开”。该楼盘的优惠幅度为8折,总价800万-1000多万元的房源都有。 不仅是中高端房源,上周末入市的两个刚需楼盘,同样采取了“低开”姿态。不仅是中高端房源,上周末入市的两个刚需楼盘,同样采取了“低开”姿态。详细

 

    下半年楼市乐观:量价齐升预期

 

    对下半年楼市走向持乐观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一位央企开发商称,6月全国各地楼市的成交量都在创新高。很多刚需购房者担心房价会涨,提前入市。今年经济也比较萧条,不可能再出打压政策。让该开发商乐观的理由不止这些。详细

 

    广州:楼市逆转兴短炒客

 

    广州楼市“红5月”成交突破9000套大关,6月份在央行降息利好的刺激之下,楼市成交总体仍然十分坚挺。端午假期过后,楼市在网签记录上也不断攀升并迎来小高潮,6月28日、29日连续两天,全市成交量都达到了553套,该数据为今年以来最高的单日成交记录。

 

    广州楼市6月网签8952套

 

    一手楼成交同比大增25%

 

    据新快报报道,有数据显示,6月广州全市网签成交一手住宅达到8952套,环比5月成交量9217套下降3%,同比去年6月大增25%。在价格方面,近期成交的火爆及降息利好,6月楼盘方面也明显放缓了促销力度,楼价稳中有升。据统计,6月份全市均价达到1262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5%,与去年同期均价11488元/平方米相比上涨10%。

 

    楼市逆转 短炒客3个月大赚20万

 

    记者一位朋友的卖楼故事见证了楼价上涨。她位于体育东德埔小区的3楼楼梯楼三房,4月放盘140万元未能成交,到6月底以165万元售出,她感叹:“幸亏卖迟3个月,不然赚少了25万元。” 一直希望楼梯楼换电梯楼的林先生至今尚未出手置购电梯楼。他持续关注置业目标区域——宝岗大道的楼价,发现近几个月楼价从停涨已重拾升轨。宝岗大道电梯次新楼盘可逸豪苑98平方米单位,以往在中介挂牌卖210万元,现在的标价已跳升至230万~240万元。润田花苑105平方米的房源,以往190万元可买到,如今要过200万元,几个月涨了10多万元。详细

 

    齐涨的背后:开发商以价换量为主

 

    开发商以价换量实现业绩增长

 

    万科恒大领跑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昨天共同发布《2012上半年房企销售TOP50》排行榜显示,今年上半年,地产龙头老大万科以610亿元佳绩再度登上榜首,恒大以630万平方米的销量继续高居榜首。万科、恒大继续领跑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分别是上半年销售额、销售面积冠军。详细

 

    专家:房价大幅反弹可能性依然不大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不动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波表示,稳增长的政策基调,货币政策走向宽松,正在影响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但是,由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量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维持紧缩方向不变,稳增长不同于2009年的刺激增长,不存在房价大幅反弹的市场条件和经济环境,近期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将持续2-3个季度。从区域市场来看,一、二线城市基本触底,三、四、五线城市将进一步探底。从全国来看,量缩价升仍将持续几个季度,房价相对稳定。价升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交易量放大而占比高导致,并非真实的房价上涨。详细

 

    顾海波:2012年楼市下半年仍将稳中微降

 

    顾海波表示,2012年住房供求趋于平衡且供会略大于求。囤房囤地现象会由于中央的各项调控政策(主要是土地政策、抽紧银根、打击投机)的力度加强而发生变化,会呈现供求大致平衡且供略大于求的局面,供大于求,房价就不会大幅上涨。同时,土地价格已经先于房价呈现理性回归,为降低房价提供了可能。同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情况愈加严重,民怨已到极限,祈望房价反转只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一相情愿。虽然“明调控、实掏空”,但由于结构恶化、两极分化、内虚严重以及外需不振的交错,楼市(房价)向下调整的过程和时间会趋于复杂,传统的6、7、8月销售淡季已经来临,很快楼市就会打回原形。详细

 

    楼市拐点已来临?

 

    调控政策会不会加压?

 

    如果房价出现上涨的拐点,会不会有政策加压?有专家表示,鉴于经济形势变化,未来政策只会“坚持”,不会“加码”。谢逸枫认为,即使下半年房价出现小幅回升,政策上也主要是“坚持既有措施”,再度加码的可能较小,“一是考虑到经济恢复和财政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如果再加压,不利于楼市走出低迷。”

 

    国元证券研究员沈亮亮表示,预算法草案否定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土地财政发展的路线仍将延续。其次,房地产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仍无法取代,地方政府对保障民生的支出,以及现有债务的偿还均在增加,因此各地频繁出台微调措施。详细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