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入驻"灵隐寺引热议 "焦虑"或许在别处

2012年09月24日 1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9月22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了广泛热议。有人担心星巴克“入驻”灵隐寺是文化骚扰,应警惕背后的文化危机;也有人表示理解既然能容得下龙井茶,也应容得下星巴克;还有人抱有期待,如果两者能做到优势互补,对双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共赢”。

    星巴克“入驻”灵隐引热议

    9月22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吐槽声一片。 2009年,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7年的星巴克在争议中正式告别故宫。而此次,星巴克入驻灵隐寺景区,被网友称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然而,与故宫店不同,星巴克此次并未将咖啡店开进寺院。记者了解到,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杭州市园文局管理。景区开发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作为业主的机构引入星巴克似乎也无可厚非。详细>>>

    部分网友持宽容态度

    @人民日报:“星巴克焦虑”或许在别处

    星巴克能否开在灵隐寺?如果可以,那么禅茶一味,是否也能进化为禅咖一味?如果不行,上岛咖啡来了行不行?我们究竟反对的是外来文化入侵,还是景区过度商业化?法国罗浮宫、英国白金汉宫没有星巴克,因为那里没有铺位出租。由此来看,“星巴克焦虑”或许在别处。

    @翟春阳:不要混淆两个概念

    灵隐那个地方开了一家星巴克,与“灵隐寺开星巴克”,是两个概念。故意混淆,还说什么“文化冲突”?

    @琢磨先生:卡普吉诺改为看破红尘

    在灵隐寺开星巴克,咖啡都可以改名了,比如卡普吉诺改为看破红尘,摩卡改为达摩,拿铁改为般若,星冰乐改为空即色,续杯叫回头是岸。背景音乐是大悲咒。进门服务员就喊:施主您点了一杯看破红尘。然后来客默默烧了一张纸就当付款了。详细>>>

    观点PK

    反对

    星巴克“入驻”灵隐寺是文化骚扰 警惕背后的文化危机

    星巴克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9000家连锁店。它不仅是市场化产物,更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它“入驻”灵隐寺,不仅是一个商业动作,更会让灵隐寺的幽静、古朴、厚重氛围,受到骚扰和污染。详细>>>

    作为西方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的星巴克,借助商业形式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地段,有人直言此举乃中西合璧,有人则强烈表示这是一种文化危机,名胜古迹染上了铜臭气,传统文化危机四伏。

    我们并非的一味地反对以星巴克、麦当劳等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中西合璧是最好的期待结果,但保护本土传统文化任重道远。少一点商业味,多几丝文化气息,需要从细节下手营造。详细>>>

    理解

    容得下龙井茶 也应容得下星巴克

    其实,星巴克卖得只是咖啡,一种饮料而已,既然灵隐寺容得下龙井茶,当然也能容下星巴克的咖啡。二者均是消费者所青睐的饮料品类,各有各的消费群体,市场也足够大,二者均能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前来参观的千万游客里,既有中国人,也有大量的外国人,而其中有喜欢喝茶的,也有喜欢喝咖啡的,甚至有人就只喜欢喝白开水。既然可以卖茶给游客,为什么就不能卖咖啡给游客?或者说,既然茶馆可以开在商业街,为何星巴克就开不得?岂不是悖论!详细>>>

    期待

    未尝不可共赢

    在现有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下,让中国的文化名胜不沾染一点商业气息是不现实的,基本上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星巴克进驻灵隐寺”一类的商业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如今整个地球就是个大村子地球村,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在不断加强,“闭关自守”的思想早已不合时宜。星巴克和灵隐寺所各自代表的文化内涵完全可以“和平共处”,游客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各取所需”。如果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对双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共赢”。

    当然,毋庸讳言,在对风景名胜特别是文化圣地进行商业开发的时候,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能陷入过度开发、过滥开发的泥沼。只要能做到商业开发与景区保护相结合,窃以为“星巴克进驻灵隐寺”一类的做法不仅无伤大雅,反倒值得期待。详细>>>

    思考

    能伤害文化古迹的不是星巴克

    如果文化古迹不能商业化,就一视同仁统统拒之门外。比如韩国的“故宫”景福宫,任何破坏传统文化气氛的商店都不能在宫殿区内申请开张;可我们既然没有什么根本性原则,也就不必假装纠结文化符号的混搭。

    在广州长隆,一瓶矿泉水景点门口卖2元,景点里头就能卖到8元;景区外炒一盘肉丝的钱,到了景区里就只能来两袋饼干了。相比之下,星巴克肯德基这种连锁机构,起码全国一个价,童叟无欺。所以不管有没有文化意义上的冲突,如果景点景区走向商业化是无可避免的,那么至少它得规范、诚信、重信誉,而不是依靠地理或行政上的垄断优势,去宰客去骗人,以劣质的服务对待花了大笔钱来游玩的顾客。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国品牌进入景区,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当然,说到宰客,门票绝对是最合法的“一刀”。日前发改委宣布首批80家景区门票,平均降幅37%。可惜,既没公开听证,也不公布财务状况,这样的降价与其说是福利,莫如说是坐实了景区定价机制的问题所在。这难道不比星巴克更值得人们关心吗?详细>>>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