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号"考察船圆满完成獐子岛海洋牧场项目研究

2012年09月27日 14: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大连9月27日讯(记者单超哲、通讯员孙坤)昨日上午,随着沉积物取样设备将最后一个站点的样本带回到“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后甲板上,标志着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了我国北黄海海洋牧场项目2012年航次考察任务。獐子岛也因此进入科学指导、精准投放、集成增殖、生态化、可持续的海洋牧场建设新时代。

    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于9月21日驶入獐子岛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岛海洋牧场地质和水文等虾夷扇贝、海参等生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要素。据此航首席高级工程师栾振东介绍,北黄海海洋牧场项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岛海洋牧场项目,在5天的时间里,研究人员相继进行了精确海底地形大区面探测、底播试验区块精细化调查、原位探测与取样、精细化地貌调查和沉积物埋深声学探测等地质项目调查,同时也针对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态等方面开展了项目研究。“经过勘测,发现獐子岛海域附近地势比较平缓,起伏很小。远岛区基本上水深集中在50米以上,海底没有很大的凸起,非常利于虾夷扇贝的播种和捕捞。”栾振东说。

    中国科学院“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新世纪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考船,代表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的最高水平。该船长73.9米,宽10.2米,满载排水量1224吨,最大航速16节,具有全球航行的能力,它的助推装置和可调桨,能够满足海洋考察作业的无级变速要求;先进的减摇装置则能提高恶劣海况下作业的适应性和海上数据采集质量。

    “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李雷溪船长介绍,该船是一艘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将主要用于我国近海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化学等综合考察与实验。本航次主要是到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初步的海上调查,进行四个大项、18个小项的勘测和取样,包括表层沉积物、柱状沉积物、沉积物力学特性及PH/EH测量、CTD、水样、沉积物空隙水化学和光学测试、悬浮体和粒度测试、海水声速等项目。李雷溪船长表示,今后还会按年度、分季节对这一海域的浮游生物、海域水质以及涉及到海洋牧场养殖的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獐子岛海洋牧场、乃至全国海洋渔业经济提供详实的科研数据。

    负责水文调查的专家李征告诉记者,掌握了獐子岛海洋的水流、动力、水温、营养盐、沉积物、浮游动植物等情况和变化规律,就能够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实施海洋牧场项目,就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海珍品资源养护,对虾夷扇贝的播种区域选择、成活率提高、亩产量增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中国科学院“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此次勘测和取样范围广,是对獐子岛海洋牧场一次全面的“体检”。科研人员后期将在实验室对采集的数据和样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绘制2600平方公里的水深地型图,覆盖獐子岛海洋牧场全域。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