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6日 王宪魁)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6日 王宪魁)

2013年01月29日 11:3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三、全面做好2013年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始终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进”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力构建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上述目标的确定,考虑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注重了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用好用足国家推动产业向资源产地转移的政策,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新的增量做大做强,把现有存量做优做活。一是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抓好600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确保年度投资达到2000亿元,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200亿元以上。要重点抓好哈尔滨中小型燃汽轮机、齐齐哈尔提速提重新型铁路货车、哈工大奥瑞德蓝宝石等一大批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促进尽快落实、落地。围绕绿色食品、稀有矿产、高科技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抓好一批技术创新、精深加工项目。对现有的产业,要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在省内形成更多的配套企业和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地方税收。帮助有实力的大集团在我省设立区域性公司总部或子公司,在我省做大做强。大力推进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区域布局和项目摆放,适当增加新的省级重点园区。扩大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和市县级园区自主权,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双百工程”,促进结构优化、产品更新,提高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老字号”,对石化、能源、装备、食品等传统主导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驱动改造提升,推动产业新型化,激活做优存量。深度开发“原字号”,对“煤、木、粮、油、矿”等资源加工产业,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转型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壮大“新字号”,对新材料、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哈大齐工业走廊要发挥科技要素聚集的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向高端化发展。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调控手段,把优势资源优先配置给在我省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比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住宿、餐饮、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办好对俄“中国旅游年”活动为契机,加大旅游促销,做强旅游产业,提升综合效益,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逐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单体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哈尔滨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伊春、黑河7个市与大连万达集团签约,总投资600亿元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年内落地。加强与海航集团战略合作,着手组建黑龙江航空公司。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富民兴县强省的重要基础,必须牢牢抓住不放。要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把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省设立扶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工业示范基地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提升对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要达到16.5%。

    (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产业化强省转变。一是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主攻单产,粮食总产达到1300亿斤,实现“十连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推进三江平原14处灌区工程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投资35亿元,整治土地800万亩。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抓好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省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率达到83%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加强气象服务,搞好农业防灾减灾。二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和市场化思维发展农业,健全覆盖农产品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上有新突破,在市场营销上有新突破,解决好农业“种强销弱、量大链短”的问题。充分释放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力实施龙江绿色精品战略,联合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增长25%以上。农产品本地转化和精深加工率分别达到60%和35%。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坚持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着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努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尊重农民意愿,支持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各类合作社发展到3.5万个,力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200万亩。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视增加农民在种植、养殖环节收入,更要引导和扶持农民从错季销售、精深加工、终端市场等各个环节增加收入。在中心城市周边等具备条件的区域,加快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行粮改果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发展棚室蔬菜等高附加值城郊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生猪、奶牛、肉牛、禽类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畜牧业产值增长10%。加强组织、管理、服务,积极发展劳务产业,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发展。一是着手编制全省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对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城乡布局、一体化发展、人口转移、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做出总体统筹安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和完善功能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建设夯实基础。在公路建设上,以功能配套建设和管护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路网和高速公路与一、二级公路功能配套;加快密山至兴凯湖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木兰松花江大桥,建成一、二级公路756公里。在铁路建设上,我省铁路运能与运量,运能是主要矛盾;货运与客运,货运是主要矛盾。要以争得铁道部、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哈牡、哈佳、哈漠三大铁路干线建设为重点,坚持提速提重并举,建设时速160至200公里客货共用快速铁路通道,既解决运能不足、货运受到限制的问题,又解决客运快速大通道问题,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益。哈佳、哈牡快速铁路建设的可研预可研同步进行,早日开工;哈尔滨至漠河夕发朝至铁路建设,今年先开工齐齐哈尔至嫩江段;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哈尔滨车站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要做好开工准备;积极推进鹤岗至佳木斯、双鸭山至佳木斯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在机场建设上,续建抚远机场并实现年内通航,扩建哈尔滨机场,开工建设建三江机场,做好五大连池、绥芬河机场前期工作。形成紧密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三是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功能。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不断提高承载能力,特别是要充分释放工业基础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比较优势,实现二者紧密融合,促进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行规划引领,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吸引人口集聚,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加快老城区功能升级、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园区建设步伐,既要科学合理规划,又要拉开城市骨架,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推进哈尔滨、大庆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建设,强化中心城市区域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加快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好城镇发育不够、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有限的问题,坚持一手抓中小城镇发展,一手抓培育新兴产业和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好垦区、油区、林区、矿区的城镇化基础优势,发挥其对周边乡镇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步伐,集中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和旅游名镇。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中心村实施整村推进,积极稳妥地进行整乡镇推进试点。有序推进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功能配套、社会保障等实现由乡到城的战略转变。

    (四)实施创新驱动和生态建设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二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全面推动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研发主体与风险投资公司共担,促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落地500项,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50个。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加快推进机器人、生物疫苗、生物育种、医疗器械、石墨和钼等高科技产业项目转化落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今年首先在省内举办科技成果招商会,促进省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三是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矿业、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碳汇交易等生态主导型产业,推动林区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搞好大小兴安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两大平原湿地修复保护。加强黑土资源保护,治理沙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治理水土流失270万亩,完成造林绿化300万亩。加快建设松花江流域治污“十二五”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50%,建成投运率达到30%以上,全面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硬抓手,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硬措施。抓好石化、电力、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上年持平。要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县(区)所在地和重点建制镇要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5%。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动力。必须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今年完成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地方工作,同时,省属国有企业也要搞好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企业转机制、增效益,使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意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产权市场建设,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3%以上。做好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帮助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积极探索农垦建三江和九三管理局设立管委会,全面行使政府职能的试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年人均基本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30元,加大对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力度。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文化体制、财税金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积极争取把对俄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对俄经贸转型升级。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在稳住转手、代理贸易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本省产品的贸易量;出台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加工和制造项目,重点发展外贸实体经济,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高科技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省内产品出口比重,提高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把税收和就业留在省内。重点扶持建设3至5个进出口加工园区,特别要提高重要资源落地加工率。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园区建设,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向俄腹地延伸,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机电、木材、农业、建材等产业合作联盟,打造跨国产业链,有序向外转移相关产能。力争对俄贸易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立项申报,力争早日开工。要加快大通道建设,国务院已批复同江铁路大桥可研调整方案,要全力做好我方开工准备,积极主动推动俄方加快开工建设。搞好绥芬河车站扩能改造,争取一步到位,符合远期口岸铁路发展要求。扎实推进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工作。增加对俄四季通关口岸数量,提高通关效率和过货能力,以大通道推进大通关、促进大开放。三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巩固提升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推进贸易多元化发展,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引资金、引技术、引智力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和园区招商,加强省际间的合作,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0%以上。加强金融、海关、质检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合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