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5日 魏宏)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5日 魏宏)

2013年02月04日 12:14   来源:政府网站   
    2013年工作重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

    做好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制定好工作推进方案。按照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目标,省和市(州)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国土利用等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支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差别化政策。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着力次级突破是重点。制定着力次级突破的规划,指导生产总值在千亿元平台的市(州)制定加快追赶跨越的实施方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产业项目布局、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求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初见成效。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天府新区起步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入驻,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扩权强镇改革,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市(州)间的双边、多边合作。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坚持投资拉动,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务必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加大投资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投资工作重要的是把握重点投向,主动对接国家公共投资重点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切实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及实施细则,优化民间投资服务,解决好政策递减弱化、截留梗阻问题,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加大投资关键是抓好项目工作,特别是抓好能拉动即期增长、又蓄积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我们将突出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4360亿元以上。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雅康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积极有序推进岷江港航电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在水利建设上,抓好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在产业项目上,加快四川现代商用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在项目组织工作上,重点解决好资金保障、土地供应、能源保障等问题,为项目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着力挖掘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转市民的消费需求,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的消费热点,鼓励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促进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家政养老消费,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积极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农贸市场、冷链物流、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布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三、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支撑是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支撑,是解决就业、培育财源的重要基础。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是过去发展实践的经验,也是政府工作将始终坚持的重点。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制定实施优势产业培育方案和支持政策,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上扎实开局。加快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发展502个战略性新兴产品,新遴选培育200个左右产品,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争技术改造投资达到4600亿元,技术创新投资增长18%。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催生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经营业态。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矛盾。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支持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十二五”倍增计划,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工业品牌战略和质量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等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服务业充分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坚持推进服务业大发展。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网络和服务产品向乡村延伸,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丰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组织实施35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带动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能力建设,活跃技术交易市场,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川转化,力争全省技术交易额增长20%以上。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培育15家综合竞争力居国内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支持企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智力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带动的投资和消费巨大,今年要切实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迈出新的步子。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加强公共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城市功能与环境质量,新建公共服务设施要达到国家建设用地标准的要求。强化城市产业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新城区。全面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按照建立城市经济共同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引导一些产业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提升交通轴线等级质量和带动作用,推进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功能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强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启动小城镇试点示范工程100个,为农民低成本就近转移创造条件。

    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是新型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必须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继续抓好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次改革试点,推动统筹城乡试点示范建设。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