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3藏毯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融合

2013年06月21日 09:47   来源:青海日报   张海虎

  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藏毯时,大都会提及三个要素: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这也是青海发展藏毯产业的根基与主要优势。也就是说,无论技术怎样创新,不管设备如何先进,离开“西宁大白毛”,离开藏文化的滋养,青海藏毯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光泽,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打上大大的问号。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青海藏毯产业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民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品牌创新的融合发展之路。

  青海藏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没有充分显示其应有的魅力。

  说起藏毯的历史,有一项考古发现不得不提。195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的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公元前10世纪大量的毛织物和纺轮,其中有毛绳、毛布,还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虽历经3000年,但是用黄、褐、红、蓝等色毛编织而成的条形图案仍清晰可见。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毛席残片。由此,学术界一致认为,在距今3000年前,散居于青藏高原的羌人已经掌握了毛纺织和染色技术,可以织出几何图案的彩色毛席即编织地毯,藏毯起源于青海。

  辽阔广袤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孕育了古老神秘的藏文化。藏毯是依托藏民族文化发展起来。虽然有正宗的历史优势,但青海藏毯并不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藏毯。在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有10多万人从事藏毯手工业生产的尼泊尔先入为主,在国际市场上占得先机,并一度在国际市场上被看成是最好最正宗的藏毯。藏毯发源于青藏高原,发展于尼泊尔,造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况。究其原因,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是青海的藏毯产业起步较晚,市场的认知度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这是一次民族文化的传承之旅,也是一次打造产业、塑造品牌的创新之旅,更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固本还原”之旅。

  进入21世纪之后,在青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浪潮中,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海藏毯产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特”字的引领下,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藏毯在青海从牧区作坊、农家小院逐步踏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外向型产业,起初,青海的藏毯生产企业将制作的原汁原味的藏毯拿到国际地毯市场时,几乎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藏毯主产国尼泊尔在国际市场占据了先机。现实使青海藏毯企业的负责人认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为使自己的产品尽快在市场上打开销路,他们仔细研究世界各地人们的喜好以及他们的禁忌和文化背景,根据各自的不同,来把稳产品市场的脉络。鉴于此,青海藏毯各生产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原始工艺生产基础上,将藏毯文化挖掘得淋漓尽致,结合现代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手段,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变化与要求。例如,依托青海高原的牛绒、羊绒、驼绒等原料优势开发出与天然真丝相结合的丝牛绒、丝羊绒系列,在国际市场上独领风骚,让国际市场信服了最好品质的藏毯在青藏高原。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青海藏毯发展优势,被尼泊尔藏毯所笼罩的青海藏毯,还需要一个推她走向世界舞台的T台。2004年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作为唯一一个国际性手工地毯展会在西宁启幕,这是政府为青海藏毯搭建的一个大型“秀场”,更是一个为国内外手工地毯行业搭建的交流平台。

  在藏毯的发源地、主要生产地举办专业的国际性藏毯展会,使青海藏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历经10年,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由最初的中外十几家参展商和经销商到现在的上百家中外参展商和经销商;由最初三个国家参展到现在全球七大主要地毯生产国参展;由最初的手工地毯展示到现在手工地毯与机织地毯并举;由最初的简单的地毯展示与交易到现在的综合性展会经济。同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青海现有地毯企业生产的手工和机织藏毯有2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产品营销网络不仅覆盖国内大中城市,而且远销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传统地毯销售地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并相继开拓了俄罗斯、中亚和南亚市场。

  青海藏毯产业规模在逐年扩大,青海藏毯会的影响力也在逐年加大,人们对藏毯背后藏文化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中国藏毯协会副秘书长张保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世界上凡是地毯的重点消费区域,都知道青海藏毯,都知道青海的藏毯企业。“世界藏毯在中国,中国藏毯在青海”已经成为世界地毯行业的共识。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