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我们的老年?
甘肃省养老模式调查
作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我省“未富先老”的问题十分突出,截至2012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33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9%,8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24.8万人,且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如此庞大的数据使得养老问题成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国,养老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
我省社会养老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对此,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以虚拟养老院为主的居家养老模式
针对中国老年人习惯于居家养老的特点,2009年12月,兰州市城关区在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这是一所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养老机构。虚拟养老院通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的有机结合,使老年人不用去养老院,在家便可享受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养老服务。
据了解,目前,兰州市虚拟养老院已吸纳各类加盟企业100多家,老人只需拨打电话965885,企业便提供就餐、生活照料等10大类230多项服务,惠及群众95万多人次。国务院参事魏津生称赞这是“我国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
嘉峪关市在吸收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凡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注册的老人,只要按动政府免费配备的“一键通”,便可接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呼叫台,可随时申请各类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盟企业服务人员会按照老人规定的时间、要求,为老人上门服务。
目前,全省已建有各类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336个,设置床位7941张,服务老人35万人次,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78%、209%和439%。这种居家养老服务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并成为省内外学习的典型。
社区养老成为城乡老人的精神家园
今年70岁的王杰,曾是一名铁路职工,多年前老伴去世,孩子在外地工作,他成了空巢老人。2012年10月以来,王杰老人几乎每天都是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的“情暖夕阳日间照料中心”里度过。他说:“我每天都来这里,打麻将、下棋、聊天。这里就像是我的家。”
据“情暖夕阳日间照料中心”创始人金重庆介绍,该中心主要为兰州市广武门街道60岁以上老人提供老年配餐、健康管理、心理关爱、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的多元化养老服务。
从2012年起,我省决定利用4年时间,在全省城市社区建设710个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区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日间照料中心,力争到“十二五”末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60%的城市社区。目前,城市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超过20%。2012年部省两级彩票公益金共安排1255万元资助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安排875万元资助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2013年仅省级投入的资金就达2400万元。
说起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金城村二社71岁的陈永才老人赞不绝口:“白天把幸福院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在这里,老人们一起打打牌,说说心里话,既消除了寂寞,也收获了快乐。”
2012年,我省启动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着力解决农村留守、独居、空巢和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927个,床位数达到11774张,覆盖率达到12.4%。
福利院和敬老院让鳏寡孤独老有所养
今年73岁的祁生菊,是白银市白银区的一名“三无”老人。无儿无女的她,自21年前丈夫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2009年9月,她进入了白银市白银区社会福利院。
“这里的饭好吃,一天三顿不重样。我住在这里两年多,胖了20多斤。平时要是天晴,我们就到院子里打打牌,和福利院的孩子们玩一玩,也享受享受天伦之乐。”祁生菊乐呵呵地说。
白银市白银区社会福利院是一所由政府投资建设,为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流浪儿童提供社会救助的福利机构。据福利院院长狄文学介绍,截至今年5月,该福利院共集中供养各类人员132人,其中像祁生菊这样的“三无”老人占绝大多数。
近年来,省民政厅通过实施“双五双十双百”示范工程,加大了社会福利院建设力度,省级福彩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事业的比例超过50%。在全省254个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中,入住城市“三无”老人的4293人,这些老人生活标准可达到每人每月300到500多元。到2012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养老床位4.5万张,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08%,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3.5张。
在我省积极争取下,2009年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5个试点省份之一。发展改革、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从全省东中西部及民族地区优选了50个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上报国家列入试点项目,投资总额为2.1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为147243平方米,新增床位3723张。这些项目覆盖不同类型的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并包括了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不同的运营模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大量需求使民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兰州颐瑞康老年公寓是我省规模较大的一所民办社会养老机构。
今年78岁的郝文贵老人住在兰州颐瑞康老年公寓已有5年,他曾是徐家山森林公园的一名普通职工。该公寓于2006年8月投入使用,共有房间386间,床位700多张。“来这里的,85%左右的人生活不能自理。目前我们这里已经全部住满,现在排队入住要等到明年5月以后。”该公寓董事长阎学辉介绍说。
近年来,我省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对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且运营正常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个床位每年不低于400元的运营补贴,目前实际补贴标准将近上千元,促进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全省民办养老机构比“十一五”增加了30%,床位数增加了1000多张。
据省民政厅提供的数字,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各类民办养老机构27个,养老床位达到4800张。
破解养老难题还需多举并进
总体上来看,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养老机构主要以国办的福利院、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为主,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不足,民办养老机构较少且档次较低、运营举步维艰、规模较小,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明显滞后。
在去年的省两会上,7名政协委员就完善我省养老机制和设施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甘肃省老年人养老机制和设施。
有关专家认为,我省应大力推进开展养老慈善事业,对有条件的养老院应将老年人医保纳入养老院,建议从政府层面出台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文件。同时,建议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省民政厅副厅长徐亚荣表示,根据《甘肃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今后几年,我省将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形式多样、功能齐全,与省情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省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全省60%的城市社区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全面实现护理员持证上岗和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率100%,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较为健全,基本满足全省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