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亮点频现

2013年08月21日 10:45   来源:青海日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海东市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乘势而上、全力发展”的主基调,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经济建设“三大历史任务”,着力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营造了大项目、大建设,大投资、大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主要指标高速增长,总体上实现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上半年经济工作亮点频现。

  从一些具体工作讲,征地拆迁、高铁新区、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建设进展迅速,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的信心。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GDP、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的增速全部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在全省处于领跑位置,实现了高速增长,这在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难能可贵。特别是GDP增速,在年初提出保17争18目标时有过争议,在干部群众当中存在不同的声音,当时地委认真分析国内外、省内外形势,客观研判海东发展潜力,力排众议,才得以确定,这是下了决心的。现在达到了18.2%,充分说明年初制定的目标是符合海东跨越发展实际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个目标事关海东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市第一次党代会、第一届人代会都进行了重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从三次产业权重来说,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服务业档次和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特色和效益更加显著。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3:58.4:33,体现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化,说明海东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从产业内部结构来说,工业企业存量得以提档升级,增量符合新型产业要求;服务业向多层次、多领域、多门类转变,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发展;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种养业结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效益显著提高。总体看来,国民经济的外延和内涵都既有扩大、又有提升。

  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推动经济建设“三大历史任务”过程中,各有关方面切实贯彻落实市委近三年来形成的关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思路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得到真真切切的体现。

  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差距至少5年,比东部地区差距至少10年。中央提出2020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针对中部、西部地区而言。我们之所以提出跨越式发展目标,根本原因是发展基础薄弱,能不能跨越发展,关系到能不能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说,海东跨越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选择;不夙夜在公不行。现在离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海东工业园区“五年形成规模”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不到三年时间,离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不到八年时间,同时省委对新设海东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功能定位,城市核心区建设时间异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唯有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才能不负重托;不无畏担当不行。

  海东正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但绝不能被一时的成绩所蒙蔽。必须看到,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增速只有2.8%,有的县(区)三次产业增速不同程度低于年初预期,特别是全市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强。各县(区)要对照年度目标,找出差距,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底线以上发展。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们仍将面临诸多困难:

  国家越来越倚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于海东而言,就是要顺应兰西经济区、东部城市群和海东设市这个大势,按照省委提出的“海东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要求,主动研究,先行突破;顺应国际国内合作大势,加强与发达地区、大企业大财团的交流合作,打造出一批名符其实的海东经济的支撑性产业;顺应国家战略大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保增长的政策机遇,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支持,努力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跨越发展。

  撤地设市后,全省正在聚焦海东,外界正在认识海东,海东自身发展加速,上半年高速发展的惯性将延续,干部群众建设新城市的热情高涨,要乘着这个势头,一鼓作气,冲刺目标。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海纳百川的人才环境。同时要加强宣传策划,通过高端宣传把海东壮美的风光、神奇的人文宣传出去,把在推动经济建设“三大历史任务”等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成果宣传出去,加速扩大、提升海东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企业和个人了解海东、走进海东、投资海东。 (作者:市宣办 )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