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超去年1500亿 风险总体可控

2012年11月16日 14:5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在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需求也日渐旺盛,在银行融资渠道受阻后,通过债市融资成为选择之一。中债资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已达5792.8亿元,超出去年全年1500亿。有专家表示,经过国家对融资平台的规范,融资平台的资产、资本等有所充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仍然整体可控。

 

    银行融资受阻 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超出去年1500亿

 

    在经济增速放缓,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的背景下,承担主要基建任务的地方融资平台纷纷发债融资以解资金之渴。记者从中债资信获得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合计数为5792.8亿元。而地方融资平台去年全年发债规模为4257 .4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发债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1500亿。 >>>详细

 

    地方融资需求确实存在

 

    一位上海市政府官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进入2012年,平台贷款的持续收紧,地方经济的萎靡不振,迫使地方融资平台‘抢滩’债券市场。不少地方政府的确存在‘缺钱’的困境,有发债的需求。”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则认为,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企业债的方式缓解投资资金短缺的矛盾。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地方债余额为10.7万亿元,即便加上中央政府债务,负债规模也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债券市场将成为地方政府筹集闲置资金的主要渠道。 >>>详细

    风险总体可控

 

    地方债"危机"之说属臆测

 

    近来,中国地方债务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否处于可控范围、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些海外机构对此亦“忧心忡忡”,大谈风险,认为中国地方债严重透支,不可持续。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地方债务水平总体并不算高,风险总体上可控,但需小心应对清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专家表示,如果从期限上来看,近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高峰,未来几年偿还比例逐年降低。债务偿还率将在2013年以后降至10%的标准附近,偿债风险并不大,不足以引起所谓的债务危机。退一步讲,即使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确存在数据差异或者说有部分低估,银行大面积坏账将导致危机的说法也似乎过于悲观。金融危机以后各地方政府响应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大规模投资产生的这些债务既非欧美国家那样花在公民福利支出上,又非战争花销上,而是花在实实在在的公路桥梁及高铁上,是提高整个宏观经济效率的必要投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将在未来产生利润回报,而不是负担。这完全不同于欧美债务危机。 >>>详细

 

    地方政府有偿还能力

 

    举债不可怕,可怕的是借债人没有偿还能力。而我国地方政府是有一定偿还能力的,其偿还能力可以从财政收入、投资收益等方面体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中央加地方公债总额与政府总财政收入相比仍较低。此外,从资金运用来看,中国地方债务逾70%都用于基础建设融资以及土地收储,这些同样增加了政府的资产总量。同时,中国的地方政府除了税收等收入之外,还拥有土地收入以及国有企业股权、已经盈利的一些基础设施等等,这些经过适当的财务安排,都可以支持这些地方债务的偿还。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虽然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一定水平,因此,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将保持同步增长势头。“我国中央政府财力雄厚,如果个别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偿还问题,中央也有能力进行调控。”林勇明认为。

    有机构分析说,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在增长,投入力度在加大;二是还有土地等资产变现后还债;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采取了一些资产处置的方式和其他融资手段。 >>>详细

 

    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

 

    “阳光融资状态”是解决之道

 

    虽然从地方债务结构看不一定会出现风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的经济体,我们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地把公共部门债务余额从原来很低的水平跃升到了现在的实际的50%左右,这意味着以后公共部门举债的空间已经明显收窄了,我们要特别珍惜运用这种发债空间。”贾康说,同时我们要认真地考虑,明显存在着的不规范的地方债,它到底怎么样在今后防范它的风险,而同时来发挥它的正面效应。 >>>详细

 

    处理地方债必须量化统筹

 

    处理地方债必须量化统筹,既要考虑短期之急,又要考虑中期之稳,并要形成长期地方债额度、风险逐年趋平的态势。

    对地方债进行量化统筹,必须尽快形成“短期减少”、“中期置换”和“长期趋平”的共识,而不能持续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应急观望态度。 >>>详细

 

    变“分权”管理为“集权”管理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要着眼长远,这就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这包括完善的分税制度、严格的政府债务约束机制、健全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债务管理机制等。只有多方位、全过程地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力求实现标本兼治。

    他认为,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管理委员会,并将所有政府债务,包括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等,一律纳入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口径具体负责政府债务的统计、举债的审查控制、债务资金的使用和偿还等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变政府债务的“分权”管理为“集权”管理,把政府债务全面置于各级政府完全能够控制的“笼子”里。 >>>详细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