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3年02月06日 12:32   来源:大众日报   

  (五)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启动城镇化“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一是科学编制城镇化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镇带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城市群协调发展。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推进扩权强镇,建设新市镇。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二是推动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支持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做大规模,提升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立足发展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三是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安排投资990亿元,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防汛、供气、供暖、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四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抓好国家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

  (六)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生态山东建设,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强力推进节能降耗。继续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企业节能管理创新。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抓好200个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做好小火电、水泥、钢铁等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推进电力和水泥行业脱硝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抓好环湖沿河沿海生态带建设,南水北调干线水质达到国家确定的水质目标要求,推进新一轮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应对雾霾天气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创建活动,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和工艺,新增清洁生产审核单位1000家以上。抓好工业三废、矿产资源、再生资源、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力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3.5%以上。四是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出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转用限批制度,提高未用未供土地利用效率。规范矿产勘查开发和矿业权市场交易行为。 

  (七)着力深化重点带动,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提升蓝黄“两区”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区”建设阶段性特征,在打造产业集群、培植特色园区、开发未利用地等方面,尽快形成新亮点。管理运营好“两区”建设专项资金、黄河三角洲和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抓好20个海洋特色园区和高效生态产业园建设,推进“四区三园”和四大临港产业区建设,力争新增入驻企业100家。出台推进黄三角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意见,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工程试点企业扩大到38家。建立省级土地指标交易平台,确保开发未利用地20万亩。搞好黄三角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成果应用,开展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二是培育重点区域发展新优势。扎实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和青钢搬迁。强化省会城市核心地位,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及相关区域协作的文件。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做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和重要事项争取落实工作。制定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沂蒙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政策,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推进枣庄、淄川、新泰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三是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加强对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意见落实工作的督查,支持经济发达县与欠发达县共建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制定县域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三峡库区和东西扶贫协作等工作。

  (八)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一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促进创业年活动。加强职业技能指导,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应急三级响应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和创业引领计划,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示范县建设,建立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动态帮扶机制。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规范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三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推进省市县乡村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基本实现村有文化大院、社区有文化中心。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工程,提升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评选命名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全力筹备办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用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产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力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和“创意山东计划”。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科学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教育卫生等薄弱环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07处,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等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规范化学校。继续推进名校建设工程和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落实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卫生服务专项,健全残疾预防康复体系,加快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工建设一批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五是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动在普通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23.56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六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救灾减灾和应急工作,做好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开展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检查,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各项部署,认真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5日 姜大明)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