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三个上台阶”,即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三个大幅提升”,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两个明显改善”,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改善;“一个大跨越”,即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经济综合实力: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升,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价格总水平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
经济结构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57%,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左右。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43%,森林蓄积量达到4.7亿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县城及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县以上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力争转移转化农业人口6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
和谐社会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大幅度增加,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陕西。
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全面实现西部强省目标,力争进入全国发达省份行列,整体进入现代化阶段,建成惠及三秦百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专栏3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类别 |
指 标 名 称 |
2010年预计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属性 |
经济发展 |
生产总值(亿元) |
10021.53 |
20000 |
12 |
预期性 |
财政收入(亿元) |
1800.8 |
3950 |
17 |
预期性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6200] |
[70000] |
20 |
预期性 |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
[400] |
[900] |
20 |
预期性 |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
[68] |
[185] |
20 |
预期性 |
经济结构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4400 |
9000 |
|
预期性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6.2 |
42 |
|
预期性 |
服务业就业比重(%) |
35.8 |
38.8 |
|
预期性 |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
983 |
2500 |
|
预期性 |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
2.7% |
5% |
|
预期性 |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
49.5 |
55 |
|
预期性 |
城镇化率(%) |
46.5 |
57 |
|
预期性 |
科技教育 |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
2.3 |
2.6 |
|
预期性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件/万人) |
1.6 |
2.5 |
|
预期性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2 |
96.4 |
|
约束性 |
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
12.9 |
|
预期性 |
资源环境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16] |
|
约束性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15] |
|
约束性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
[10] |
|
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20 |
|
约束性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10 |
|
预期性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
0.55 |
|
预期性 |
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 |
55 |
80 |
|
约束性 |
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 |
75 |
90 |
|
约束性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4.24 |
4.7 |
|
约束性 |
森林覆盖率(%) |
41.42 |
43 |
|
约束性 |
人民生活 |
总人口(万人) |
3787.5 |
3900 |
<6‰ |
约束性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5 |
预期性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
[200] |
|
预期性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90 |
|
约束性 |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
90 |
|
约束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5695 |
30000 |
14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4105 |
8000 |
15 |
预期性 |
注: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的约束性指标以国家最终下达指标为准。[ ]表示五年累计数。 |
第二篇 围绕主题紧扣主线 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统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突破薄弱环节,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第四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坚持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谋发展
扭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维护全局利益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加快发展与调整优化结构的关系。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实完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各项政策的综合运用,搞好各类生产要素的调节,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通过坚持不懈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保持全省经济较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继续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
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资源深度转化、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与重大项目的对接,切实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以更大力度吸引各方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围绕富民强省十大工程,突出抓好“58123”项目,即5个过2000亿元、8个过1000亿元、10个过500亿元、20个过200亿元、30个过100亿元的项目。
专栏4 58123工程5个过2000亿元项目包括民生工程、油气产能、大型电源、新能源、物流园区。总投资11950亿元。8个过1000亿元项目包括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煤制甲醇制烯烃、榆林盐化工、煤炭产能建设、油气化工、秦岭生态旅游、军民结合产业化、城中村改造。总投资10012亿元。10个过500亿元项目包括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境)及汉中站改扩建、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西安地铁骨干网络建设、电网保障工程等。总投资5739亿元。20个过200亿元项目包括西安软件新城建设、关中城际铁路网一期、新材料、钢铁改造、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工程等。总投资5922亿元。30个过100亿元项目包括引汉济渭工程、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示范园、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园、西安(沣渭)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等。总投资3310亿元。 |
三、下大力气扩大消费需求
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增加用于社会保障的各项投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信息惠民等示范应用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换。稳固发展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拓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消费。继续做好家电、摩托车等商品下乡和农机补贴,加快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作用,把加快发展建立在持续创新的基础上。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下大力气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科研院所,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营造全社会注重创新、支持创新、有效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五章 强力推进富民强省 一、坚持富民优先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感。
二、加快强省步伐
把建设西部强省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有机衔接起来。以经济强为基础,巩固一产、提升二产、扩大三产,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教强为动力,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巩固科教大省地位,推动创新型区域建设,促进科教与经济深度融合。以文化强为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创新,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突破薄弱环节
加快城镇化进程,把促进农业人口转移转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破解“三农”难题,着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幅提升经济外向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门槛、腾出空间、强化服务,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有序发展资源加工型、大工业配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县域金融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项目策划,做到投产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
第三篇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结构,建设支撑省内、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抓好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构建大能力坚强电网体系,加快高速信息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
第六章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以打造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为目标,统筹铁路、公路、航空、轨道和管道建设,加快构建“三纵五横四辐射”综合运输体系,市市力争有快速铁路,县县基本通高速公路,重点区位加快建机场,实现以西安为中心2-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5-6小时到达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快速交通圈。
一、铁路
加密路网、扩大运能、强化枢纽,在“两纵五横四枢纽”基础上构建“两纵五横八辐射”铁路网络,建成通江达海的客运专线、增密成网的铁路干线和扩容增量的能源通道。加快调度中心等四大铁路基地建设,强化西安枢纽功能。实施既有铁路增建复线和宝鸡、安康、汉中、绥德等枢纽扩能工程,配套建设地方专支线。五年投资约2000亿元,新建铁路2500公里,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000公里,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提高到65%、75%左右。
专栏5 铁路建设工程快速铁路 建成西安-宝鸡、宝鸡-兰州、西安-成都、西安-太原4大客运专线和西安-银川快速铁路,推进西安-重庆快速铁路和西安-武汉、西安-包头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增建复线 建成西安-安康、西安-合肥、阳平关-安康、神木北-大保当复线,开工建设西安-平凉、宝鸡-中卫等复线。枢纽建设 完成西安北客站、西安车站改扩建,建设客运专线调度中心、动车组维修基地、机车检修基地和客专设施维修4大基地。实施宝鸡、汉中、安康、绥德、神木枢纽扩能,建设延安、定边、商南、阳平关等枢纽。路网加密 建成西安-平凉、黄陵-韩城、神木北-准格尔铁路,新建神木-盘塘能源通道以及定边-延安、安康-张家界、兰渝联接线、三门峡-商南-宜昌等干线加密铁路。地方铁路 新设宝鸡-麟游、吴堡矿区支线、榆横矿区专线、旬邑支线等一批地方专支线铁路。 |
二、公路
按照加密、扩能、增网的要求,在“米”字型主骨架基础上构建“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强化陕西在全国的公路枢纽地位。重点加快省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省级高速公路,完成省境内连霍、包茂、京昆等重要路段扩能改造,出省通道达到23条。实施国道、省道以及县城、园区、重点景区的高等级道路工程,搞好路网连接线建设,提高通乡、通村等农村公路的等级标准和抗灾能力。完善公路客货运站场体系,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理顺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五年投资24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通车里程突破5500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3万公里。
专栏6 公路建设工程国家高速 建成十天线安康-白河和汉中-略阳段,完成连霍线西安-宝鸡段八车道、包茂线西安-铜川段八车道和铜川-黄陵-延安段六车道扩能改造,以及沪陕线西安-商州二通道、西汉高速秦岭二通道等。省级高速 建设宝鸡-汉中-陕川界段,吴起-志丹-延安-延川,榆商线榆林-绥德-延川和华阴-澄城段,以及安康-平利、神木-府谷、咸阳-旬邑、榆林-佳县、吴起-定边、西咸大环线、山阳-柞水、安康-岚皋、合阳-凤翔、西乡-镇巴、洛南-岔口铺和法门寺专用高速公路等一批区际通道、县城连接线、景区快速通道等。干线改造 关中-天水经济区实施国道108、310、210、312等路段一级化改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实施府谷-大柳塔、神木-红碱淖、神木-盘塘、沿黄公路改造工程,省市联合建设一级、二级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 实施通村油路、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推进旅游路、产业路和园区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涵配套工程2万延米,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4万公里,90%以上建制村通油路。 |
三、机场
加快西安咸阳机场3号航站楼、第二跑道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拓展西安直达东南亚、大洋洲及欧美等国际航线,增加国内航班密度,强化全国区域性枢纽机场地位,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国际国内航线达到200条左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建成延安、汉中和安康新机场,实施榆林机场改扩建。以低空空域改革为契机,加快蒲城内府等通用机场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通用航空,积极推进府谷、定边、宝鸡、商洛和壶口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四、其它运输设施
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先期建设“V字型”西安北客站-机场、西安-阎良-富平-铜川等重要路段,实施西安-临潼、乾陵-法门寺轨道旅游专线,做好阎良-韩城、西安-商洛等线路前期工作。加强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与西安地铁一体化的关中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建成汉江安康-白河段国家高等级航运通道,完善以延安为中心的输油管网,建设神木-蒲城水煤浆长输管道,完善榆林-西安及关中环线输气管道网络,新建西安-安康、西乡-镇巴输气管道,建设西安储气储油设施。输油、输气、输煤管道分别达到2100公里、2800公里和600公里,年输送能力突破2500万吨、130亿立方米和1100万吨。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