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2012年06月11日 14:00   来源:政府网站   
   二、信息化应用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大中型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电子政务网络,推动各项业务系统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搭建农村公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共享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农村信息应用一站式服务。有序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深化 “数字陕西”建设,实现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做好地理省情监测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增强应用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公共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信息化水平。

    三、信息安全保障

    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安全防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和容灾备份体系,完善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十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口粮田工程,大力推进淤地坝建设,新修基本农田300万亩,恢复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580万亩。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重点扶持32个粮食主产县,突出抓好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四大作物,扩大豆类种植面积,建设关中优质商品粮基地、陕南优质水稻基地,挖掘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建设陕西第二粮仓,确保粮食安全。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加大良种推广、配方施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达到130亿公斤以上。继续实施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稳步提高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加强粮油储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机制,搞好购销工作,增强市场供应和调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创新模式,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果业以苹果为重点,围绕提质增效,提升四项关键技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进果畜结合,建设绿色果品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多元化深加工生产体系,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产业。扩大猕猴桃、柑桔等名优水果种植面积,推进核桃、红枣等五大干杂果基地建设。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1000万吨。畜牧业以生猪、奶牛为重点,实施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工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建设一批百万头生猪大县、万头生猪示范村、奶牛标准化示范县,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形成关中奶畜、陕北羊子、渭北和陕南生猪生产基地,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蔬菜以建设百万亩大棚设施为重点,构建各有特色、品种互补的三大区域蔬菜产业带,形成一批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大县。强化“菜篮子、菜园子”市长负责制,建设大中城市设施蔬菜基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00万亩。依托资源禀赋,鼓励和支持发展陕北名优小杂粮,关中时令瓜果,陕南“双低”油菜、蚕桑、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富硒食品等区域特色产业。

    
专栏12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粮食增产 加快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节水改造、保护性耕作、沃土工程、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旱作农业示范、旱区作物高产创新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 重点建设杨凌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长安、渭南农场、安康月河川道、榆林定靖高速沿线5个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卤阳湖等50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果业产业化 实施合作社百库建设工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300个千吨级气调贮藏库。推进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柿子等5大干杂果基地建设。完善果树苗木繁育体系,建设省果树苗木繁育中心、市级果树苗木扩繁基地、县级扩繁圃。畜牧业产业化 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大县、奶牛小区和秦川牛育肥场、羊子核心种群和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发展一批生猪扩繁场、商品代场。实施高产奶牛良种引进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千头奶牛示范场,建设奶牛良种基地和高产奶牛良种核心群。设施蔬菜 推广“专业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经营”发展模式,以设施蔬菜精细菜为主,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育苗中心和育苗点,发展一批标准化示范园、规模化示范县,扶持一批专业化合作社,形成陕北优质蔬菜产业带、关中时令蔬菜产业带、陕南特色蔬菜产业带。


    三、农业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在生物育种、新型栽培、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突破。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监测、农业综合执法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专栏13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良种繁育 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种子质量监测等基础设施。技术推广 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和建设示范县工程,加强县及县以下推广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动植物保护 加强动植物疫病检疫、监督和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健全监管、标准、检测、认证和应急体系,强化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服务 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机械、农业综合执法等设施建设,提升农机、农药、种子、土肥等服务能力。防灾减灾 健全水文测报、防汛抗旱指挥、洪水预警系统,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及非工程体系建设、森林火灾监控和应急防控能力,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遥感等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科技创新 建设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平台,实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开发工程、转基因生物品种培育工程。


    第十一章  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巩固提高经营性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实施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全面开发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等功能,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相配套的服务业,培养和支持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组织领办人带领农民致富,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二、着力提高工资性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和规范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搞好就业服务和信息引导,开展劳务输出对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壮大“关中技工”、“秦巴茶艺”、“蓝田厨师”、“米脂家政”等知名品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三、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健全支农资金与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强化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机制。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五保户供养等方面的补助标准。积极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保费补贴。贯彻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

    四、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迁入城市定居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实现农村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农村资源的资产化收益。

    第十二章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

    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水、电、路、气、房、网“六到农家”工程。有效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支持重点村镇实现集中供水和配套排水。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生活用电水平,满足生产用电需要。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加快村庄道路桥梁建设。提高农村沼气发展水平,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消除农村危房,支持农民建设新型宜居住房。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实现宽带进村入户。

    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依循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三集一化”的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基础薄弱、居住分散、灾害多发的村组搬迁合并,统筹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按社区标准建设中心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工程,加快改厨、改厕、改圈,美化绿化村庄庭院,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注重具有历史价值的村镇人文环境的延续,重视保护整体风貌。

    
专栏14                   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工程安全饮水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解决107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电气化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小水电代燃料、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等建设工程。路网工程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5万公里,实现乡村通达率和乡镇通畅率达到百分之百。沼气工程 新建户用沼气60万口、小型沼气9000处、大中型沼气300处,实现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全覆盖。安居工程 实施农村和国有垦区、林区职工危房改造工程,加快解决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清洁工程 建立农户集中堆放、村庄收集、乡镇中转、县级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工程 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扶贫六大工程 全面推进整村扶贫工程、贫困户安居工程、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25万“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程、世行五期扶贫工程,深入开展“两联一包”、“富县帮贫县”、“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等社会扶贫工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加大扶贫力度

    实施扶贫六大工程。全力推进秦巴山区、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采煤沉陷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和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在全面完成移民搬迁280万人任务上取得重大进展。提高扶贫标准,创新扶贫机制,坚持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到户,实现扶贫重心由贫困县向贫困村户转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逐步消除贫困县。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把扶贫移民与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民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增强造血功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善对口帮扶制度,继续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重点扶持3000个低收入村和100万个贫困户,大幅度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实现278万人脱贫。

    第五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第十三章  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

    珍惜资源,深度转化,努力实现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促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工业特色化,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重点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十大园区”,煤油气产能建设、新能源千万千瓦装机等“十大工程”。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加大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渭北产业集聚区,支持陕南适度发展能源化工下游产业。

    ——煤炭。稳步提高煤炭开采水平和生产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按第四代矿井标准建设大保当、小保当、小纪汗、西湾等一批大型矿井。做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煤炭企业数量减少到120家。加强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做好韩城等地煤层气抽采利用。建成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煤炭产能达到6亿吨。

    ——电力。加快实施神木锦界、府谷庙沟门、彬长等外送电源项目,全面建成榆横、秦岭等骨干电源工程,积极支持陕南电源项目建设,优先发展西安、咸阳、杨凌等城市热电联产,大力推进铜川、黄陵、府谷等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启动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和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新增电力装机35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

    ——油气。加快老旧油田改造,推广高效增产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力度,在抓好原有区块扩边勘探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油气区块,实现子洲、米脂和杏子川的规模开发,实质性推进镇巴油气田勘探并及早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境外勘探开发,确保资源有序接替。石油、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4700万吨和3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现代化工。发挥资源优势,运用先进技术,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煤油气深度开发、靖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加快煤制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构建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支持地方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兰炭生产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综合化工产能4000万吨以上。

    
专栏15                    能源化工重点工程煤炭 重点建设榆神矿区大保当、小保当、西湾、金鸡滩、杭来湾,榆横矿区小纪汗、魏墙、巴拉素、红石桥、大海则,神府矿区郭家湾、青龙寺,府谷矿区段寨、西王寨,彬长矿区小庄、文家坡、孟村、雅店、高家堡、杨家坪,永陇矿区麟游区郭家河、崔木、招贤、园子沟,渭北老矿区西卓、王峰,吴堡矿区横沟等一批大型煤矿。投资总规模达到1380亿元,新增产能2.5亿吨。油气 重点建设长庆油田5000万吨、延长集团2000万吨油气当量勘探开发项目,建设榆林、延安和咸阳三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积极推进镇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规模达到1700亿元,新增石油产能1060万吨,天然气129亿立方米。化工 重点建设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中煤榆横煤制烯烃、华电榆林煤制芳烃、兖矿榆横煤化学工业区煤制油综合利用、大唐府谷甲醇制烯烃(MTP)、神华西湾煤炭综合利用、徐矿宝鸡150万吨甲醇及深加工、延长集团延安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陕煤黄陵500万吨焦化及综合利用、延安100万吨乙烯及下游产品深加工、子长3×98万吨煤焦化、陕煤渭北东陈煤制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Ⅱ)技术示范等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形成煤制烯烃700万吨、芳烃1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兰炭2000万吨、煤焦油700万吨。电力 重点建设神木锦界电厂三期、府谷庙沟门二三期、府谷段寨煤电一体化项目、彬长新民塬电厂、永寿电厂、旬邑电厂和靖边、安康火电基地等“陕电外送”电源项目,榆横电厂、延安电厂、宝鸡二电厂三期、铜川电厂二三期、彬长马屋电厂二期、秦岭电厂扩建、商洛电厂、汉中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榆林、延安、铜川、商洛、杨凌等热电联产项目,彬长、榆横等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新增火电装机32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 重点建设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靖边光伏发电园区,黄河北干流水电梯级开发,汉江旬阳、白河、黄金峡梯级开发、镇安抽水蓄能等工程。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投资总规模达到500亿元,新增装机400万千瓦。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步伐,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推动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推动主体产品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输变电设备。适应国家特高压、超高压重点输电工程建设,以大功率晶闸管等核心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以重点园区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巩固提升高压输变电、低压配电等优势产品,增强成套和试验能力,促进产品智能化。

    ——汽车及零部件。发挥关中汽车产业集群龙头作用,重点发展重型卡车和轿车,大力发展客车、专用车、微型车,加快混合动力车产业化。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集成,推动整车升级换代,扩大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安全气囊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实现汽车电子产品系列化、多元化。

    ——数控机床。以数字化、大型化、高速化为重点,做强做精三轴以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镗铣床等整机产品,不断扩大功能部件、大型铸件、精密数控刀具等优势产品规模,积极实施高档数控机床科技重大专项,开发柔性制造、精密成型、超精密微机械等先进适用技术,增强自我装备能力,嵌入全球制造链条,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凸显集团优势。

    ——能源装备。大力发展石油钻机、修井机、连续油管等产品,加快开发海洋平台钻井装备、海洋用管、钻机电控系统、空气钻井装备。开发智能化千万吨级电牵引采煤机,实现可移动矿用救生舱规模化生产,扩大掘进机、运输机和液压支架配套制造能力,建设大型煤炭综采设备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和核应急发电机组、核级压力容器等。

    ——化工装备。以轴流压缩机、大型空分装置以及大型非标设备为依托,增强高压厚壁设备和特种材料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加快发展加氢反应器、精馏塔、闪馏罐、真空蒸发结晶器等大型反应装置。全面提升系统集成和总包水平,实现大型能源化工非标设备本地化制造。

    ——工程机械装备。突出发展连铸设备、重型锻压及后处理设备、液压挖掘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机等产品,积极开发板带冷热连轧、涂镀层加工、高速线材精轧等大型冶金成套装备和多功能工程机械主机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开发关键零部件,提高配套生产能力。

    ——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掌握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适应高速重载要求的铁路罐车、集装箱专用起重机、铁路铺架设备、道岔及转换系统、列车集中轴温报警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完善时速250-350公里高铁接触网和城轨供电刚性悬挂系统的开发制造,实现电气化产品系列化。

    ——轻工装备。集中发展新型纺织机械、光机电一体化和特种工业缝纫机、涡旋压缩机、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等产品,加快研发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机械装备,扩大中高端轻工设备市场份额。

    
专栏16                  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工程输变电设备 重点实施西电特高压超高压开关设备产业化、西电核心操作机构扩能、西电产业园变压器系列产品生产、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大功率晶闸管、西电宝光中压输配电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建设、国德电气高压开关核心组件生产、陕开智能化低压电器基地、陕西合容串联电容器及交流融冰装置产业化等项目。汽车及零部件 重点实施陕汽技术中心、陕汽金鼎铸造、比亚迪第二工厂40万辆轿车及零部件、陕重汽铜川新区汽车零部件、北方动力微车发动机生产线、陕汽集团通家汽车微型车、延长集团年产2000万套子午轮胎、陕西法士特年产100万套轻微型汽车动力总成、安康和商洛汽车零配件加工、宝成航空汽车电喷总成等项目。数控机床 重点实施秦川大型精密专用铸件研发及制造技改、秦川发展磨齿机技改、汉川数控机床制造、宝鸡机床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汉江机床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汉江工具数控高性能刀具扩能改造、渭河工模具数控硬质合金刀具等项目。搞好宝鸡数控机床产业园、汉中机床工具制造基地、西安机床研发及制造中心建设。能源装备 建设国家石油钻采输送、煤炭综采和新能源装备基地,重点实施宝鸡石油机械搬迁、咸阳钢管钢绳搬迁,宝鸡石油钢管连续管及套管生产线、宝鸡石油钢管泾河石油专用管制造、宝鸡石油钢管国家石油天然气钻采输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石油测井成套设备产业化、天津德化石油管材、西煤机搬迁改造、煤科院煤炭机械制造、西安船舶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陕柴重工风电设备配套、商洛太阳能电池及高储能钒电池等项目。化工装备 建设国家化工装备和陕北化工装备装备基地,重点实施宝钛榆林重型化工装备制造、航天六院化工装备及通用装置生产线、西部金属稀有金属耐腐蚀化工容器等项目。工程机械装备重点实施中钢西重整体搬迁、中冶陕压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陕鼓能量回收装置、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高精度带材轧制成套装备、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渭南工业园、中交西安筑路机械筑路设备生产基地、陕西同力重工非公路用自卸车生产线、宝鸡合力渭滨工厂大吨位叉车等项目。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实施中铁宝桥高速铁路道岔制造及检测技术研发、中铁宝桥机械产品扩能改造、西安铁路信号厂道岔转换设备制造中心技造、开天铁路电气装置生产基地、北车西安车辆高速铁路罐车罐体制造生产线关键设备技造、宝光铁道电器建设、中铁宝桥钢结构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轻工装备 重点实施经纬织机生产线技改、宝成航空高效精梳设备扩能和前纺设备集成、渭南科赛机电印刷机械套色控制及电子检测系统建设、西安造纸机械中轻机制浆装备产业化、西安标准精密机械高速旋梭生产等项目。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