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调控力度,夯实经济筑底企稳基础
全力做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深入落实扶持工业“十项举措”和“60条措施”,保龙头骨干、重点行业,挖潜增效,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企业。加强银企对接、市场对接,有效扩大省内市场需求,增加流动资金供给。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研究调整电价补贴等扶持措施,优化水火电调度,落实外购电量,保障重点地区、园区和企业的煤电油气运需求,确保经济运行基本面稳中有升。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深入跟踪重大举措的落实情况,切实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形成科学规范常态化的经济预测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深挖自身潜力,力争总财力进一步增加。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公益性项目发行彩票,多渠道、多层次做大政府支配资金规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争取将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增加重点项目、重点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关键领域资金投入。从严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财政管理措施,推进规范管理和绩效考核,防范财政风险。
有效扩大融资规模。加大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与各总行的沟通力度,积极争取差别化金融政策支持,力争贷款增幅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增强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性,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大园区、三个“十大产业”、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项目等。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及“三农”、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利用国际组织贷款,协调推进企业发行债券,完成100亿中期票据发行工作。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创新性金融机构,着力构建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力争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850亿元。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执行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价格指数通报制度。加快推进“菜篮子”建设,稳定并扩大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种植面积。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增加储备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完善价格调控长效机制,抓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加快推进生产、流通、市场“三项建设”。全面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清理涉企、民生等领域不合理收费,不断减轻社会负担。强化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尽量减少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二)持续扩大投资消费,充分发挥关键带动作用
千方百计筹措落实资金。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汇报衔接力度,跟踪落实已申报民生、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领域的项目和资金,力争中央预算内到位资金有较大幅度增长。加大省级预算内资金投入,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切实增加现金流,增强融资能力,安排好保障房私募债等资金。全面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BT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促进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良性互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0亿元。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方面,开工德令哈至旺尕秀地方铁路,推进兰新第二双线、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格敦铁路、锡北地方铁路建设,确保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全线贯通,争取格库铁路预可研获批,抓紧启动格成铁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开工德令哈至香日德、花石峡至久治等高速公路,推进西宁南绕城、茶卡至格尔木高速等工程,争取新青川高速公路大通道、西宁至玉树高速等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继续实施一批农村公路项目。机场方面,确保西宁机场二期、德令哈机场完工投运,加快果洛、花土沟机场建设,开工建设祁连机场,推进格尔木机场改扩建、青海湖机场前期工作,完成黄南机场选址。
切实提高能源支撑能力。加快羊曲水电站、西宁热电联产、西宁火电厂项目建设,抓好万象热电联产、桥头铝电扩建等火电项目前期,开展黄河上游及通天河流域水电项目前期。开工建设1000兆瓦光伏电站、320兆瓦风光互补、180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等项目,加强太阳能、风能发电送出通道建设,加快750千伏青新联网、330千伏玉树联网、330千伏宗加输变电等主干电网建设。推进鱼卡煤矿一、二、三号井,江仓煤矿一号井工程建设,启动鱼卡煤矿四号井、江仓煤矿四号井工程。继续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勘探力度,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继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统筹实施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引大济湟西干渠建前、拉西瓦灌区、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马什格羊水库、大华水库、蓄积峡水利枢纽建前等项目。推进海南、黄河谷地、柴达木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解决25万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快都兰哇沿水库等项目审批进程,推进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那棱格勒河、三岔河、鱼卡河等水库前期工作。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健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落实鼓励合理消费的财政、信贷等政策,完善农牧区和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城镇居民生活服务体系、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体系。扩大节能产品消费补贴范围,积极培育旅游健身、文化娱乐、金融消费、网络购物、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消费热点。加快住房货币化改革,增加中小套户型供应,满足居民自住刚性需求。统筹实施好收入倍增计划等释放消费潜力的各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整顿消费环境,加大食品、餐饮、药品等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居民放心消费。力争消费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
(三)大力促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紧抓协调推进“新四化”的机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制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修改完善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制定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规划》,抓好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培育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七大主导产业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双百”行动,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为载体,启动百亿产业项目、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锂电池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等项目,着力打造甘河工业园、察尔汗工业园、格尔木工业园、南川工业园等15个重大工业基地。完善提升盐化工产业链,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进铝、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扶持培育生活消费品产业,支持依托本省资源的食品、药品、服饰等企业加快发展。推进煤炭、铁合金等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增加三大园区和县域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配套条件。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
扶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促进若干经营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政策意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设计、营销、咨询、物流等第三方服务市场建设,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的格局。搞好西宁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高旅游文化体育发展的融合度,增加青海湖、坎布拉等重点景区建设投入,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推进文化“八大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扶持特色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品牌赛事等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朝阳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运输干线仓储设施,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牧区延伸。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零售、家政服务、餐饮、住宿、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巩固扩大八个百里万亩万头生产基地规模,建设好十大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富硒蔬菜、绿色制种、有机牛羊肉、柴达木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强辐射带动力。建设40个部级、30个省级粮油高产示范区,3万栋日光温室,1万栋畜用暖棚,100个规模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0%。新建高标准网箱6万平方米,把龙羊峡库区打造成全国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出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七个专项规划,抓好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扩大产业化应用,实施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继续推进“123”科技支撑工程和“1020”农牧业科技工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择优申报国地联合创新平台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全省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城市新区规划,修编县城和重点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公共服务等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形成规划合力,完善支撑条件,科学协调推进城镇化。选准城镇建设突破口,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体现浓郁民族文化风情的高原城镇。加强规划指导和约束,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促使规划落到实处。力争全省城镇化率在产业支撑、功能改善的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强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启动西宁新区建设,加快海东撤地建市和中心城区建设,推动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加大对城镇连接干线、区域重大水利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海西城乡一体化,启动格尔木新区建设。提升州府所在地城镇质量。加大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推动大通、冷湖等资源型城镇转型发展。抓好旧城改造,优化功能分区,打造精品街区。推进交通线路精品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增强旅游、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
健全城镇化配套政策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牧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措施,完善转移人口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办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将已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的农民工和生态移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合理控制城市、城镇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用地。改革完善征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新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创新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广泛进入城市建设各个领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实施《兰西格经济区规划》,谋划一批支撑项目,构建“双核”驱动格局。加快建设海南、海北、黄南、海东四个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认真落实支持果洛、黄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青南地区发展“飞地”经济。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重抓好县域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1000家中小微企业,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玉树。上半年全面完成剩余住房工程,并与小区配套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与和谐家园项目,积极实施高速公路、大电网、水利设施等重大支撑工程,从根本上改善灾区的发展条件。全面实施产业恢复提升规划,抓紧建设一批生态畜牧业、民族手工业、高原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项目,加快两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造血功能。管好用好已建成项目,科学谋划公建项目运营管理,确保发挥最大功能和效益。适应县改市的需要,适时组建街道办事处,注重城乡环境整治,推动新玉树规范化管理。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