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3年02月06日 13:56   来源:青海日报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抓好一期扫尾工作,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城镇、产业、水资源等五个专项规划报批实施。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与三江源生态补偿的政策衔接和资金整合。发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作用,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加快推进《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长江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等项目。做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完成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2013年完成封山育林76万亩,人工造林43万亩。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强化政府资金引导,抓好华电大通、庆华煤化工等企业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继续实施重点企业脱硝脱硫和废水深度治理工程。提标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强化“黄标车”淘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在钢铁、铁合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强力推进普及余热余压利用、烟气除尘等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对铁合金、水泥等行业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要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限时完成。深化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115户“万家企业”能源审计,对钢铁、水泥、烧碱、玻璃等行业进行能效对标。加大节能惠民产品推广力度。加快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推进由单一治污向集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污染面源治理。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做优做强一批国有企业。完善落实促进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作为深化农牧区改革的重点,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不断提高新型合作组织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和医保信息“一卡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经营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行政审批机制,规范公共资源配置,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研究制定指导意见,逐步增强民生货币化改革的物质基础。全面落实好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完善津补贴制度,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

  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精心组织好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藏毯国际展览会、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等经贸展会。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谋划推出一批有助于推进产业转型、拉动省内需求的招商项目,力争引进到位资金增长10%。做好已开工招商项目后续到位资金的跟踪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鼓励外资进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清洁安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调整外贸结构,加大培育外贸新主体、新产品、新市场的力度,打造藏毯、枸杞、民族服饰3个国家级出口基地。抓好出口信用保险,加强口岸建设。扩大进口规模,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力争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0%。

  推进对口援青工作。全面实施援青规划,力争落实年度支援资金12亿元,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和智力支援。加快推进海南江苏工业园、海西浙江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果洛上海飞地产业园前期,进一步提高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适时召开央企援青工作会议,推动央企援青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对口支援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援助项目管理,做好援青干部轮换工作。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和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完善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公办中小学教师编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完善教育基础条件,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标准化、民族地区高中建设、教师生活周转房等一批项目。搞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保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基本均衡。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抓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好省地市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儿童诊疗中心、农村急救体系、妇幼保健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支持中医、民族医药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中藏(蒙)医医院。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继续实施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环湖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世界杯攀岩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及文化活动,提升影响力。精心组织实施好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工程,为打造青海文化体育名片提供支撑。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州地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建设,启动西新工程五期。加快改善基层群众体育设施条件,继续实施藏区地县级体育场馆和县级民族体育场设施建设。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发展的共享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划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努力促进充分就业。面向尚未就业的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实施专项就业培训工程,开展园区企业用工万人培训计划和三江源生态移民技能培训计划,解决好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水平。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6万人,转移农村牧区劳动力100万人次。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城乡养老、医保、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面,适度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费、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五保供养等保障救助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继续抓好城市社区服务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土地供应和建设资金,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安排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53万套、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5万户、游牧民定居2.57万户、农村奖励性住房4万户,继续实施国有林场旧房改造。科学规划保障房区位布局,统筹考虑就业务工、上学看病等各种因素,加快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具备入住条件,形成有效供应。健全保障房运行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审核、分配、退出等方面的程序。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持集中连片,全面实施青海六盘山片区和青海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力度。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程,抓好对口帮扶、村企共建、定点帮扶等社会扶贫工作,全年完成36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和3万余人的易地搬迁,实现20万人的脱贫目标。巩固生态移民成果,强化移民社区综合管理,扶持生态移民创业。

  各位代表,完成2013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3日 骆惠宁)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