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2012年06月11日 10:45   来源:政府网站   
    第二十六章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第一节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变,加快建设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大部门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增强行政权力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大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切实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完善招标投标管理体制。规范发展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完善行政问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探索建立适合皖江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社会功能定位,划分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政策。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公益事业单位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继续深化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经营理念,盘活国有经营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国有资本运营责任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和预算管理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公司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促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继续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内控机制,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垄断行业改革。

    第三节财税体制改革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利用国家赋予地方适当税政管理权限的时机,加快地方税收体系建设,适当增加省级调控能力。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统筹省与市县分配关系,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整合和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功能。研究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债务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发展地方融资平台,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第四节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深化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逐步理顺水、电、气和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深入推行发电权交易以及跨区跨省送电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合理调整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收费标准。完善城镇土地出让价格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反映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五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确立平等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着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加强涉企收费监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初创企业、微小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动设立行业协会和商会。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企业文化创新,提高企业家素质,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大对企业家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宣传力度。

    第二十七章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第一节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加强统筹协调指导,促进有序竞争、科学承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大项目招商和境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推动集群式、产业链式承接,加速产业集聚和资本集聚。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调整外资结构,拓宽外资开放领域,扩大借用国外贷款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皖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基地和地区总部,支持外资金融保险担保等企业在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安徽异地商会和异地安徽商会发展,发挥商会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外事和港澳侨等资源,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实效。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引技、引研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产业技术、产业人才尤其是研发中心的整体承接力度。

    第二节深化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发展分工合作

    全面加入长三角政府层面合作新机制,完善区域重大合作内容与合作事项协调落实机制,努力形成互动发展新格局。全面参加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环保、社保、信息、信用、涉外服务、工商管理和产业转移等重点专题合作,扩大城市经济分工合作范围,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加强与中部省份紧密合作,推进与珠三角、环渤海、西部地区、港澳台互动合作,鼓励沿边地区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四川松潘、新疆皮山、重庆渝北地区等工作,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三节优化贸易结构

    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商品出口,提高轻工、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大力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积极发展技术、文化、教育、中介等服务贸易。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外贸集团,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打造一批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出口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完善出口商品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进出口加工区建设,支持芜湖设立综合保税区,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争取设立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贸易融资等功能。积极扩大进口,鼓励进口稀缺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零部件。

    第四节加快“走出去”步伐

    支持省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收购境外优质资产,建立生产基地、营销服务网络、研发机构和物流中心,积极转移过剩产能。引导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保障资源来源的稳定和通畅。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推动境外带资承包、BOT项目,积极尝试自主开发境外资源。建立健全服务和支撑体系,为大规模“走出去”创造条件。

    第十一篇坚持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十八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发展基层民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巩固和壮大我省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凝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外事和侨务工作。普及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着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创新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支持驻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第二十九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完善财税、环保、土地、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规范政府行为的地方性法规,维护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普法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第三十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第十二篇保障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过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规划实施,努力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一节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各级政府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

    规划确定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各市。公共服务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协调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村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更多投向皖北地区和山区、革命老区、库区、行蓄洪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第三节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加强监测评估

    完善监测评估制度,提升监测评估能力,加强服务业、节能减排、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房地产等薄弱环节统计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省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在规划实施中期,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评估发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要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三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明确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功能定位,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的审批和颁布管理。

    市县规划要切实贯彻全省的战略意图,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要做好市县规划与本规划明确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特别是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市县规划与本规划总体要求不一致的,应在地方年度计划中作出相应调整。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