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2012年06月11日 10:25   来源:政府网站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和全省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作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凝聚了全省各族人民智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十一五”为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历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大事、难事、急事集中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第七、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震、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经济建设取得“八个翻番”的重大成就,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全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全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第2次超过11%达到11.8%的良好局面。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1∶41.2∶39.7调整到2010年的15.3∶44.7∶40,5年累计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支柱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全省生产总值55%左右,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9%左右,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粮食总产量达到1531万吨,农产品出口突破12亿美元,年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1位。全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由98.8∶1.2调整为83.3∶16.7。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749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以上,5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86万亿元,取得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或基本实现翻番的显著成效。

    ——社会发展有重大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公平正义、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十五”末基础上实现了翻番;公共卫生全力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全力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总人口有效控制在4600万人以内。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20余项、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项目20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48个,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122户,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1户,累计申请专利近2万件,获得授权1.2万多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的好项目、大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全省以云桂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等高标准铁路项目为代表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500公里,在建规模超过2200公里;昆明新机场建设全面推进,全省机场总数达到12个,位列全国第2位;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2600公里,居西部前列;农村公路建设成为重要亮点,乡镇公路路面硬化和建制村通公路比重分别达到90%和98%,通畅和通达率较2005年提高了近1倍。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中缅油气管道及石油炼化工程开工建设。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国家规划内的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超过110亿立方米,5年新增12亿立方米。

    ——共享发展成果,民生有重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城镇居民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实现州市级统筹,企业退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待遇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17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8.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0元和3950元,年均分别增长8.1%和9.9%。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1.2万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15万户。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解决950多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73万口,增长82%,解决了25.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数字乡村”工程覆盖全省。

    ——始终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社会和谐开创新局面。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平安云南”创建活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重大工程。“十一五”是民族关系最为和谐、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桥头堡建设全面启动。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成品油价税费等一些重大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发展,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效,桥头堡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我省对外开放有望实现从末梢向前沿的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三峡上游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滇池治理工作全面提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洱海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创造了水污染防治新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由18个县(市、区)扩大到44个县(市、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昆明、曲靖、玉溪进入全国10个空气环境质量最好的重点城市行列。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万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70%以上。

    经过多年的积累,尤其是“十一五”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使云南进入了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支撑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兴滇富民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我省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新兴的经济体发展势头普遍好于发达国家,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消费需求不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一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的争夺加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十二五”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经济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但还面临着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我省建设大通道、大窗口、大平台、大基地,打造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大开放促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国家实施新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大机遇。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全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难得机遇。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加重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集“山区、民族、边疆和贫困”四位一体,仍处于全国发展的低层次,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云南发展的重要瓶颈,产业发展不快不强是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方式不优、结构调整不快是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扩大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我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是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的攻坚期,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扩大开放的加速期,是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期,是改善民生、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期。必须正确研判和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全省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以加快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点和落脚点,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使云南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走得更好更快,走出一条更有效率和更富活力的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

    ——必须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这个抓手。努力形成“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必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发展手段和目的有机统一。

    ——必须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个重要保障。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必须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适应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创造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以开发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必须突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坚持把发挥全省不同区域比较优势作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巩固提升滇中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山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统筹谋划全省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加强区域间经济联动,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发展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以文化、旅游、物流为重点的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力争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非公经济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总里程达到22.3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新增蓄水库容25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50万千瓦。

    ——科教水平明显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每1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提高到0.53件。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5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0万人和1250万人。力争解决全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明显加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确保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5%,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桥头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合作平台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