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3年02月18日 09:17   来源:北京日报   

  (五)统筹城市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坚持常态与应急、城区与郊区、地上与地下统筹,提高基础设施系统性、安全性,使城市运行更加成熟。

  增强城市水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1)基本建成可靠的城市供水系统。围绕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加快完善市内配套工程,建成东干渠、团城湖、亦庄调节池主体工程,基本形成城市供水主骨架。加快中心城区郭公庄、第十水厂建设,开工建设通州、良乡、黄村等新城水厂,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新建改造520公里供水管网。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来水调蓄工程,储备城市战略水源。坚持“量水发展”理念,按区县和行业制定年度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等三条红线,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要求,建设重点户用水实时监控系统,严格用水计划管理和用水效率考核,将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7亿立方米以内。(2)增强能源多元、多向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能源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快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及相关配套管线建设,西南热电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建成陕京三线永久线、大唐煤制气(古北口-高丽营)工程,开工建设陕京四线。加快海淀500千伏变电站等设施建设,落实天然气、电煤保障,确保能源安全。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实现新能源占比达到5%左右。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1)整体提升防洪排水能力。完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排水格局,启动西郊蓄洪工程,利用南海子公园建设凉水河分洪连通工程。严格落实开发项目同步建设雨洪利用设施要求,实施一批雨洪利用工程,增加雨水入渗,减少雨洪排放。汛期前完成中心城20处立交桥区积水点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有效提升城市排水能力。(2)健全城市应急管理快速响应机制。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加快实施热力、电力、燃气等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工程。细化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洪、防震、防疫、防火等设施能力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联动响应水平,增强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

  推进城市精细智能管理。(1)进一步做好人口服务和管理。把资源环境作为最严格的约束条件,完善人口服务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县人口调控责任制,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和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政策的人口影响评估机制,为来京常住人口做好服务管理,促进人口与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协调发展。(2)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总结基层管理实践经验,探索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网格化融合发展。逐步建立管理资源整合、部门职能互补、工作有机衔接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最大程度响应居民的各种诉求。(3)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建设高速无线网络和高性能光纤网络,推进宽带普及提速。试点推进4G移动应用。继续推进高清数字电视全覆盖工作。加快实施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推广电子病历、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村)试点服务。

  (六)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弘扬生态文化,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

  提速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实施35万亩平原造林,优先增加六环内林地布局。全面建成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南中轴森林公园等大尺度森林。启动温榆河、“三山五园”等100公里绿道工程建设,增加绿色休闲空间的可及性。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采取多种鼓励措施,推动全民绿化,倡导大型企业、总部集团和社会力量认建认养绿地。

  改善城市水环境品质。统筹实施污染治理、生态治河,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打造滨水休闲空间。(1)增加河湖生态水源。实现清河、酒仙桥再生水厂建成通水,同步建设四大再生水调度利用体系,为亮马河、坝河、南护城河、凉水河等补充生态水源。(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设郑王坟、稻香湖等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解决清河、凉水河流域污水处理问题。启动高碑店等污泥处置工程,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3)生态治理城市河道。推进丰草河、南旱河等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主要河道整治任务。围绕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建设,推进永定河、北运河和潮白河三大流域生态治理。

  下大力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实施源头分类治理。(1)打好城区压减燃煤攻坚战。完成城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600蒸吨,实现四环路内集中供热无煤化;完成东、西城区平房煤改电4.4万户,基本实现核心区冬季采暖无燃煤。基本建成城市拓展区优质无烟型煤加工配送体系,实现优质型煤替代劣质散煤。全年削减燃煤140万吨。(2)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鼓励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18万辆,研究实施小客车强制报废制度,在公交、环卫及政府机关推广应用纯电动、压缩天然气(CNG)等新能源汽车。加强对大型运输车辆的监管。倡导市民养成生态驾驶习惯。(3)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分批推进远郊区县大型燃煤锅炉脱硝治理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4)遏制扬尘及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绿色施工和道路保洁水平,控制扬尘污染。推动秸秆还田,加强农村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5)完善监测体系,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提高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水平。坚持垃圾源头分类、规范收运与处理能力提升并重,综合施策,优化布局,提高再生利用能力。(1)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鲁家山焚烧厂等4座垃圾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5050吨/日,开工建设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有序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2)强化垃圾处理全过程监管。新增600个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小区,试点建立餐厨垃圾排放、收运和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公众监督,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收运和处置行为。(3)完善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政策。制定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再生产品标准,落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挥工程、技术、管理、行为节能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全面推进“内涵促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700万吨标准煤。(1)实施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完成200家“三高”企业搬迁调整,实施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改造。全面完成市级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启动区县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65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推广百万只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发布推介百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加快节能技术应用。(3)科学推动管理节能。完善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三级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动组建区县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出台节能监测管理办法,提高能源计量、统计、标准等基础能力。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开展亦庄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探索推进首都经济圈循环经济合作。(5)积极推动全民节能。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七)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度,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等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提高参保率。继续实施“六线联动”提高社保待遇标准。稳妥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重点建立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

  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深入落实本市教育领域三个三年计划,增加幼儿园学位2.4万个。积极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区和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制定养老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日间老人照料机构。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社区服务、公共体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适应人口增长和城市功能提升要求,研究修订公共服务配建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试点推进名校办分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研究建立鼓励优秀教师校际流动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医院资源向社区下沉,试点建立医疗联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成10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建设,保障郊区县群众就近就医。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按照准入平等、待遇平等的原则,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国际合作办学、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职校校企合作办学,制定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鼓励政策。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探索公建民营模式,引进专业化社会运营团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推进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力争完成全市社区用房规范化达标建设。建设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重大问题研究,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增强民生工程的惠民效果。建设收购租赁保障性住房16万套,建成7万套。继续实施老旧热网电网改造、送气下乡、绿色燃气、阳光浴室等“能源安居工程”,让更多居民用上放心电、便捷气和清洁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实施万场文艺演出下基层,举办北京群众文化节。推进区县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建设,实现重点镇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开工,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抓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价格调控,进一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发展本地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八)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清理、规范、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计划推进国有企业与央企、民企市场化重组,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创新价格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差别化、阶梯价格政策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改革意见,制定本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分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各项政策。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制定出台本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外商投资政策》,建立科学化、精细化招商选资机制,引导外资投向本市优势领域;研究制定并争取出台本市境外投资发展的综合性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创制国际标准和境外并购。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研究配套政策措施,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加强生态合作,在交通、能源、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落实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重点合作项目。

  各位代表:2013年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不懈努力。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2日 王安顺)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